当前位置: 利雅得 >> 利雅得地理 >> 东北固收李勇middot海外专题
摘要
主题点评:中东问题是世界问题的中心,而伊核、伊朗问题近年来成为中东问题的核心。5月8日,早在竞选时就都伊核协议颇有微词的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定,英、法、德三国则表示将继续履新伊核协议。与波斯雄狮的交易将何去何从?
首先我们解释了“何为伊朗、何为伊核协议”的问题:1)伊朗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大本营,在地区与沙特阿拉伯形成直接竞争。在两伊战争后,面对美国的军事压力,伊朗选择了核武之路。2)伊朗的核武器首先威胁的是以色列,其次,伊朗的核武器也威胁着海合会国家。3)在年,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伊朗以放弃武器级核研究换取西方解除经济制裁。但以色列和海合会国家对此表示难以接受。4)年5月8日,早在竞选时就都伊核协议颇有微词的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定。
其次就阐述为何伊核远比朝核牵动人心,我们介绍了伊朗的重要性:1)伊朗历史上曾多次控制中东的广袤土地,远超今日的伊朗国土。2)巴列维政府后,伊朗形成了以宗教 为 权威的伊斯兰共和国。3)在打击ISIS的过程中,伊朗通过其什叶派民兵控制了叙利亚、伊拉克的广袤领土。4)伊朗势力扩张之迅速,如无人限制,将打造一个庞大的伊斯兰帝国,改变全球的地缘政治格局。
之后,我们分析了除伊朗外的主要国家对于伊朗、伊核的态度:1)对美国来说,内部将长期对伊朗问题充满争议,在支持犹太人和甩掉中东包袱间徘徊,做出最终决策的内政因素远大于外政因素。2)法、德、英三国发表了将继续履新伊核协议的表态。但最终可能会对美国让步。3)由于军事上的失利,沙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沙特将和以色列站在一起对抗伊朗。4)以色列完全不能容忍伊朗拥核、甚至解除制裁,对伊核协议更是一向极力反对。5)中国是经济制裁伊朗时不得不考虑的经济变量,反对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但在沙特和伊朗的竞争中保持政治上的中立。6)俄罗斯急于未来几年里将目前的战果转化为经济利益。出于独占叙利亚以及对崛起伊朗的警惕俄罗斯不是不可能背叛伊朗。
综合上述分析,我们对未来伊朗问题的国际政治方面做出了预测:1)现有两个联盟将继续地区保持军事对抗。(可能性:20%)2)美国撤出伊拉克、叙利亚,甚至阿富汗。(可能性:20%)3)伊朗在来自西方、以色列、甚至俄罗斯的压力下退出叙利亚、伊拉克。(可能性:30%)。但伊朗问题变数太多,牵扯全球,任何事件与结果都可能发生。
,我们预测了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原油的影响:综合分析我们认为美国此番重启对伊朗的制裁短期内会对原油市场形成冲击,无论是情绪面上投资者出于对原油供给减少的担忧还是实质层面上供给有所减少,均会推动油价的上涨。长期来看,OPEC有足够的闲置产能,美国原油产量预计增幅乐观,可以弥补伊朗原油出口减少带来的短缺。待市场充分消化此次事件影响之后,油价或迎来回调。
正文
1.引子
1.1.洞天石扉:错综复杂的伊核问题
中东问题是世界问题的中心,而伊核、伊朗问题近年来成为中东问题的核心。伊核及伊朗问题除伊朗自身外,关系到美国、俄罗斯、欧盟、中国、以色列、海合会国家、叙利亚、伊拉克、土耳其、印度在内的多个国家及组织,关系到原油价格、天然气出口、核扩散、什叶派与逊尼派之争、巴以冲突、国际贸易、对俄罗斯制裁等等经济、政治、军事、宗教议题。每个国家、每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将事件引向不同的结果。
5月8日,早在竞选时就都伊核协议颇有微词的特朗普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定,英、法、德三国则表示将继续履新伊核协议。与波斯雄狮的交易将何去何从关系到全球局势的走向。
1.2.訇然中开:我们将按如下思路带您直击要点
首先我们解释了“何为伊朗、何为伊核协议”的问题,让读者对伊核问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但伊核之所以远比朝核牵动人心,是因为伊朗远比朝鲜重要,所以第二点我们着重介绍了伊朗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分析了美国、欧盟、沙特、以色列、中国、俄罗斯六大政治势力对于伊朗、伊核的态度。
综合上述分析,第四点中我们对未来伊朗问题的国际政治方面做出了三个可能的预测。但伊朗问题变数太多,牵扯全球,任何事件与结果都可能发生。预测国际政治后,我们预测了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对原油的影响。 附上了之前本系列地缘政治专题(一):《叙利亚之“殇”谁的错?》中对伊朗的地缘政治分析,作为有益的补充。
2.伊核:什么是伊核?什么是伊核协议?
伊朗是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大本营,在地区与沙特阿拉伯形成直接竞争。在两伊战争后,面对美国的军事压力,伊朗选择了核武研发之路。伊朗的核武器首先威胁的是以色列,其次,伊朗的核武器也威胁着海合会国家。在年,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伊朗以放弃武器级核研究换取西方解除经济制裁。但以色列和海合会国家对此表示难以接受。年5月8日,早在竞选时就都伊核协议颇有微词的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定。
2.1.提剑跨骑挥鬼雨:何为伊朗、为何拥核?
伊朗位处西亚,属中东国家。伊朗的本意是雅利安人,从血统上讲和俄罗斯都来自里海附近的游牧民族塞族。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界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国土面积约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人口近年来迅速增长到约万,人均GDP在遭遇新一轮制裁前的年曾达到美元。粗略看来,伊朗对于中东地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国家,但远不是地区的控制者;对于全球来说,只是众多中等国家之一,远算不上世界大国。但考虑到其巨大的石油天然气储量、什叶派文化的特殊影响、自打击ISIS以来对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实际控制、与沙特形成的伊斯兰国家现代化体制竞争的竞争关系,伊朗以及伴随着的伊核问题始终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自年伊朗巴列维政府倒台以来,靠反美上台的伊斯兰神权政府直接面临着来自西方的压力。在经历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损失数十万青壮年男性后,疲倦的伊朗神权政府突然发现,宿敌美国已经从冷战中赢得了控制世界的权利。在布什父子对伊朗东、西的伊拉克、阿富汗先后运兵并完成对伊朗的战略包围后,同许多国家一样,内外疲敝的伊朗选择了核武器作为国家的底牌。
2.2.白骨如山鸟惊飞:伊核威胁了谁?
虽然伊朗的人口、经济水平远超朝鲜,但其核研究以及弹道导弹研究一直慢于朝鲜。实际上,伊朗并不需要打击美国的本土的能力就能起到类似的威慑作用。中东的空间远大于狭长的朝鲜半岛,土地下蕴藏的资源远比朝鲜半岛经济地位重要。伊朗的弹道导弹能打到海合会国家就能威胁到石油美元、伊朗的弹道导弹能打到以色列就能极大的影响美国内政。实际上,伊朗的导弹艇都能封锁霍尔木兹海峡,极大地影响国际原油供应。
伊朗的核武器首先威胁的是以色列。年,霍梅尼就是靠着反美、反以色列的政治运动上台,将以色列是为“邪恶”美国的中东代言人。年,伊朗支持下的真主党在以色列北部、叙利亚南部的黎巴嫩成立,迅速夺取黎巴嫩政权并成为巴解组织反抗以色列占领的前沿阵地,公开反对以色列和犹太复国。年,以色列北进黎巴嫩,劳而无功后黯然撤军。伊朗神权政府的野心不仅仅是波斯高原,谋求大阿拉伯世界的伊朗吸引人心时靠的就是反犹的旗帜。虽然以色列已经事实拥核,但仍然对伊朗的核计划高度紧张。除了多次警告要空袭伊朗核设施外,以色列特工摩萨德多次深入伊朗境内暗杀伊朗核科学家、收集核情报。
其次,伊朗的核武器也威胁着海合会国家。在伊斯兰国家内部宗教正统之争中,控制着圣地的海合会国家是逊尼派的代言人,而伊朗是什叶派的大本营。原本什叶派政权势单力孤,但美国打垮萨达姆造成了什叶派在伊拉克掌权,形成了黎巴嫩、叙利亚、伊拉克、伊朗的什叶派之弧。什叶派虽主要在伊朗,但其圣地多在伊拉克,当年霍梅尼就长期在伊拉克的一个什叶派圣地流亡。如果伊拉克重回伊朗怀抱是地缘政治、宗教文化的双重重大利好。而海合会国家南部的也门内乱中的什叶派游击队背后也少不了伊朗的背影。利雅得多次表态沙特会在伊朗拥核后拥核,值得一提的是沙特也有着不少从中国购买的中程弹道导弹作为远程打击力量,只是缺少核弹头。
2.3.尘事如潮人如水:奥巴马的伊核协议
在年,心怀诺贝尔和平奖的奥巴马总统倒数第二年任期里,历经9年,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伊朗以放弃武器级核研究(仍保有民用核能力)换取西方解除经济制裁。伊核协议不仅给奥巴马的诺贝尔和平奖增添了不少成色,更是欧盟(英、法、德)调节重大国际问题的成果,也完全符合中俄的政治利益,为世界各国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利益。
然而,并不是所有国家都乐见伊核协议,以色列和海合会国家对此表示难以接受。在以色列和海合会国家看来,伊核协议并没有彻底的消除伊朗的地区威胁,伊朗仍拥有覆盖地区的弹道导弹和随时可以军事化的民用核技术。但协议对伊朗的经济制裁解除会极大的增强伊朗的综合国力,伊朗政府不仅可以将数年来积攒的原油迅速变现,还取回了在西方被冻结的巨额国家资产。这些经济实力一旦转化为军事力量,将继续恶化中东地区现有的平衡,到时以色列和海合会国家很可能国札不保。
2.4.只叹江湖几人回: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
随着特朗普时代的到来,本该尘埃落定的伊核协议再起纷争。在竞选时,特朗普就多次抨击伊核协议。年10月5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美国军方高级将领时再次公开表示,伊朗没有遵守伊核协议“精神”。年1月,特朗普宣布“ 一次”延长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制裁豁免期。年5月8日,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定。为落实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的决定,美国财政部宣布将吊销美欧企业向伊朗出售价值多亿美元的波音和空中客车客运飞机的许可证。
即使是对于在美国国内政治紧抱犹太人、上任后竭尽所能废除奥巴马政治遗产的特朗普来说,顶着欧中俄反对、牺牲着美国国家信用退出伊核协议都显得极其有魄力。
3.主角:伊朗为何如此重要?
伊朗历史上曾多次控制中东的广袤土地,远超今日的伊朗国土。巴列维政府后,伊朗形成了以宗教 为 权威的伊斯兰共和国。在打击ISIS的过程中,伊朗通过其什叶派民兵控制了叙利亚、伊拉克的广袤领土。伊朗势力扩张之迅速,如无人限制,将打造一个庞大的伊斯兰帝国,改变全球的地缘政治。
3.1.一入江湖岁月催:伊朗控制中东概况
中东对伊朗来说就像东欧对俄罗斯,由于多次占领、统治而无比熟悉和亲切。从波斯帝国到萨珊、帖木儿、萨非,一直到巴列维王朝前的卡扎尔等数个王朝,都建立了西起地中海、东至印度河流域的庞大帝国,阿富汗、中亚、高加索是其行省,奥斯曼土耳其将其视作伊斯兰世界 的竞争对手。
同突厥人的奥斯曼一样,伊朗人的波斯帝国也是在沙俄、大不列颠两大帝国的倾销、侵略、阴谋中解体。时至巴列维王朝,只剩下了伊朗高原一部。巴列维在一战后上台,靠着引进美国人成功的在二战后将赤化的俄国人、工党的英国人这两个老冤家赶出了伊朗。巴列维王朝不仅满足于此,更试图将自己打造成苏联南部的西方军事基地、英国退出中东后北约的中东代言人。但巴列维王朝在全球石油危机中丢掉了政权,积攒多年的军事资产在两伊战争中消耗殆尽。
3.2.天下英雄出我辈:伊朗的神权政府
年,随着巴列维王朝末代国王默罕默德·礼萨沙离开伊朗,宗教 霍梅尼回国,宣告着巴列维政府在左派图德党和右派保守教士的联合压力下垮台。在建立革命卫队、打败共产党左派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宪法通过,现伊朗政府成立。新成立的由教士统治的伊斯兰政府表现的极端而好斗,但经过惨烈的8年两伊战争以及霍梅尼去世后,伊朗政府不得不另谋出路。
在两伊战争结束的年至霍梅尼去世的年之间,霍梅尼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奠定了至今的伊朗国内政治格局。首先伊朗拥有议会和总统,总统由议会选出,并取消了总理的设置。但在议会和总统之上,设置了 的一位法基赫,意为教法学家。此处的法基赫特指狭义的教法学家,特指大阿雅图拉、 革命 和宗教 。现任法基赫,哈梅内伊即是霍梅尼直接指派,自霍梅尼后作为伊朗的真正国家首脑至今。在伊朗的议会中长期存在保守派与改革派的竞争。保守派以革命卫队、伊斯兰教士为主,极端反美反以色列,支持发展核武器反对伊核协议;而改革派则更强调经济改革,现任总统鲁哈尼就是作为伊朗的改革派与西方签订了伊核协议。而法基赫,或者说宗教 ,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平衡着两派的斗争,并在关键时刻做出 决断。和美国的两党一样,伊朗的两派并无本质区别,是伊朗统治集团的一体两面。
在伊朗的国内政治中,伊核协议代表着伊朗改革派的胜利。但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无疑沉重打击了伊朗的改革派在国内的政治地位,反而会增强保守派在伊朗国内的话语权。而一旦伊朗保守派上台,其核心力量革命卫队,将会在中东增加更多的军事压力。
3.3.皇图霸业谈笑中:isis给伊朗的机遇
打击ISIS的反恐大旗给了许多国家军事介入的堂皇借口。伊朗的革命卫队不仅在伊拉克、叙利亚建立了众多的什叶派民兵,指挥黎巴嫩真主党进入叙利亚,甚至革命卫队的总司令亲自前往莫斯科说服普京为其提供空中力量和火力支援。
ISIS意为伊拉克及大叙利亚伊斯兰国,极盛时占据了伊拉克和叙利亚大多数国土。随着ISIS黑色疆域的萎缩,这些版图逐渐落入了伊朗控制的什叶派武装手中。这也是帖木儿帝国年后伊朗人再次染指地中海东岸。原本伊拉克和叙利亚都是强大的世俗国家,伊朗并无军事上的 优势,但西方的蛮横武力与阿拉伯之春风潮打开了这两个国家的大门,伊朗随着西方进入并赶在之前抢好了位置。若ISIS是黄巾军,伊朗就是借之一统中原的曹操。
3.4.不胜人生一场醉:伊朗可能带来的世界格局剧变
伊朗借反恐崛起的影响深远,如果遂伊朗之意,伊朗远不只控制了什叶派之弧约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首先伊朗西北的阿塞拜疆、东边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都曾是伊朗的一部分,阿塞拜疆本来就是沙俄从伊朗侵占,人地皆贫而稀微,伊朗仍设有阿塞拜疆省;阿富汗自苏联入侵后连年战火,国家表面的稳定全倚仗驻阿富汗美军和美国的财政支援,阿富汗一国的GDP没有阿富汗美军一年的开支多;巴基斯坦是伊斯兰世界对抗印度的桥头堡,会自然和阿拉伯世界的霸主走到一起。其次伊朗如果崛起顺利,海合会国家的政权将动荡不安。海合会国家虽逊尼派为主,但主要石油产区什叶派占比颇高。而且阿拉伯十国联军折戟也门,卡塔尔已经有离心倾向,一旦伊朗坐稳叙利亚、伊拉克,海合会国家政局必将动荡。 就是以色列将面对一个统一的庞大帝国,无论是否拥核其国家安全都无法保障。
对于世界来说,这也意味着一个潜力上不输俄罗斯、中国、印度、美国、欧洲的新的政治势力崛起,完全占据了自地中海东岸到印度河流域的广袤土地。欧洲和印度不得不面对更强的军事、文化、政治压力,俄罗斯会担心自己中亚五国的保留地,美国会失去石油美元甚至中东的支点。这意味着虽然除了美国、以色列、海合会国家外,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乐见伊朗的崛起消耗美国的国力;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乐见伊朗真正的崛起。
4.列国:世界大国及地区强国对伊朗、伊核的态度
对美国来说,内部将长期对伊朗问题充满争议,在支持犹太人和甩掉中东包附间徘徊,做出最终决策的内政因素远大于外政因素。法、德、以及脱欧的英国三国基于在伊朗有着深切的经济利益,发表了将继续履新伊核协议的表态。但最终可能会对美国让步。由于军事上的失利,沙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沙特将和以色列站在一起对抗伊朗。以色列完全不能容忍伊朗拥核、甚至解除制裁,对伊核协议更是一向极力反对。中国是经济制裁伊朗时不得不考虑的经济变量,反对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但在沙特和伊朗的竞争中保持政治的中立。俄罗斯军事行动带来的负担开始让国家喘不过气,俄罗斯急于未来几年里将目前的战果转化为经济利益。出于独占叙利亚以及对崛起伊朗的警惕俄罗斯不是不可能背叛伊朗。
4.1.万里长征战:美国
伊核协议自美国始,到美国终。虽然当下的特朗普政府是反对伊核协议的,但美国内部将长期对此充满争议。即使是特朗普,也完全可能在未来于一个对美国更有利的位置上与伊朗签订一个新的伊核协议。当下伊核协议对美国来说,内政因素远大于外政因素。
美国对伊朗的一直是一个矛盾的心态。二战后一直到卡特政府时期,伊朗是美国在中东除以色列外 的代言人,购买着级别 的武器。但现今的伊朗政府靠着反美上台,一脚将美国踢开。美国既深深地敌视着伊朗现政府,又对那片土地的资源与市场包含深情。
美国对伊朗的干涉远不只退出伊核,但还能走多远取决于以色列和海合会国家对美内政的影响力。自小布什权力进入中东以来,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的部队的反恐行动吞噬着美国的财政。自年以来,美军已经在中东支出5.6万亿美金。如果在叙利亚、伊拉克与伊朗的什叶派民兵全面冲突,美国国家债务将雪上加霜,即使胜利也只会得到更多的安保包袱。从奥巴马政府以及特朗普先前撤出叙利亚的表态看,万里征战的美军已经有了撤出流沙般中东的念头。年5月14日,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欧洲国家集体缺席下搬迁到耶路撒冷,期间发生大规模流血事件,这种为他人火中取栗的行为标志着世界霸主在中东流沙中陷得更深了一步。
4.2.三军尽衰老:欧盟
欧盟在伊朗有着深切的经济利益,伊核协议也被视作欧盟的政治功绩。在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的 时间,法、德、以及脱欧的英国三国发表了将继续履新伊核协议的表态,甚至要以欧元取代美元与伊朗交易原油。但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已经失去了曾经的影响力。
英国在其中态度暧昧。虽然和德、法共同发表了反对美国退出伊核的申明,但在随后以色列和伊朗的导弹对射中明显偏袒以色列一方。英国随时可能背叛法德,跳到大西洋彼岸那位了不起的表兄一边。
法、德出于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虽然站在伊朗一边,据信法国道达尔集团在伊朗油田投资巨大,而德国在伊朗有投资的多达0家企业。但在美国压力下法、德随时可能放弃现有立场。首先欧洲的军事安全仍完全倚仗美国,这意味着其经济、政治很难完全独立。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后,默克尔表态美国保护欧洲的时间已经过去,但中短期看在面临特朗普经济战讹诈的压力下法、德在伊核问题上让步的可能性较大。第二个需要注意的是英国脱欧后,法国和德国关于欧洲领导权的竞争凸显激烈。法德的国际政治表态关乎其在欧盟内部的地位。其中法国借常任理事国地位拥有着欧洲 的核力量、 的安理会一票反对权、最强的军事力量,所以马克龙在4月打击叙利亚等国际政治方面表现积极,欲借此压倒德国。而德国则牢牢把握着欧盟的财政权与经济命脉。法德的暗斗也意味着欧盟对伊朗的支持随时有变。
4.3.秦家筑城避胡处:海合会国家
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国家同样作为地区的伊斯兰大国,在中东与伊朗形成了伊斯兰现代化的意识形态竞争。这种类似于美苏冷战的竞赛是制度、军事、经济、意识形态等全方位的竞争。除什叶派和逊尼派的派别之争外,伊朗伊斯兰的社会组织理论中没有国王的位置,而沙特、阿联酋等国均为君主制。
近年来,由于军事上的失利,沙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位置。相比于伊朗的什叶派民兵在叙利亚、伊拉克针对ISIS的节节胜利,沙特、阿联酋为首的联军在也门除了空袭婚礼外建树了了、损兵折将。但这并不代表沙特与伊朗胜负已分,沙特的年轻王储,年仅30出头的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已经在沙特国内推行开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力求在经济、文化开放方面赶超伊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以色列提出的各国大使馆迁往耶路撒冷,以沙特为首的海合会国家和美国均是支持态度。而且沙特还对巴解组织施压,要求其吞下苦果。这暗示了沙特等国已经在根本问题上和以色列达成谅解,在未来较长的时间里沙特、以色列将站在一起。
4.4.汉家还有烽火燃:以色列
以色列是地区不得不说的国家,在二战后鸠占鹊巢,历经六次苦战熬垮了埃及与叙利亚,站稳了脚跟。但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以色列的一些行为明显缺少道义支持。就耶路撒冷迁馆问题,在年就在联合国遭到了集体反对。年5月14号美国大使馆率先迁往耶路撒冷,其他西方国家集体缺席显得如同独夫一般。而迁馆中造成的几十人死亡、多人受伤更造成了世界一片哗然。即使是在美国鼎力支持下,世界也不乏批评之声。土耳其的埃尔多安也宣布土耳其默哀三天,称以色列为恐怖分子,并驱逐了以色列驻土耳其大使。
以色列的攻击性远不止在对待巴基斯坦上,以色列是地区 的核国家,并在打击其他国家的核设施上颇有建树。在中东,以色列特工摩萨德无孔不入,暗杀、刺探家常便饭。近年来,多次悍然空袭叙利亚,对叙利亚的实际打击远重于欧美的巡航导弹表演。但以色列在年进入黎巴嫩剿灭真主党失利后,其国防力量是否足以与伊朗控制的什叶派民兵对垒还是问题。况且以色列的空中力量优势在伊朗的天空保护者俄罗斯面前不只一提,俄罗斯只需要出口几套先进的远程防空导弹就足以抵消以色列的空中优势。所以在5月9号,普京第四届总统任期的第二天、俄罗斯继承自苏联的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的纪念仪式上,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出现在了主席台上普京身旁。随后,以色列发布了俄罗斯将不会给叙利亚政府提供S系列防空导弹的好消息。
相比于欧美,以色列完全不能容忍伊朗拥核、甚至解除制裁,对伊核协议更是一向极力反对。而相比于沙特等国,以色列部队无疑有一战之力,虽规模不足但部队质量还在伊朗之上。
4.5.乃知兵者是凶器:中国
中国是离伊核协议最远的大国,在当地也没有部署军事力量,甚至法国在叙利亚库尔德人地区还有不少驻军。但对于伊核协议来说,中国也是不得不考虑的经济变量。由于庞大的经济规模、生产能力,与中国的经济交流是许多国家抵消西方封锁、制裁的出路。在美国退出伊核协议2天后,一辆来自中国北方的列车驶向伊朗首都德黑兰,拒信能比海运节省10天的时间。中国的贸易窗口将大大增强伊朗政府面对西方制裁时的经济耐受能力,而且中方目前表态仍是将继续履行伊核协议。虽然反对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但考虑到和海合会国家的良好关系,中国在沙特和伊朗的竞争中保持政治的中立。
但中国不是域内国家,中国对伊朗的关切只是基于对资源的渴望、以及借助伊朗消耗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中兴事件中,美国已经对和伊朗贸易的中国企业挥舞了大棒,在杀鸡儆猴的示范下中国商务部愿意和伊朗走多远还有待观察。
4.6.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俄罗斯
年,已经深陷克里米亚危机的俄罗斯在伊朗的游说下突然出兵叙利亚,加入反恐战争。到年初,俄军为伊朗主导的什叶派民兵提供了剿灭ISIS主力所需的重火力,以及空中保护免遭西方空军的“误伤”。双方看似毫无间隙的合作了近3年,联合控制了叙利亚、伊拉克的广袤土地。然而,和前苏联支援阿拉伯人图谋全世界不同,俄罗斯出兵叙利亚只是为了突围。普京政权近20年的时间里,战功显赫,但综合国力与美国的差距越拉越大。在克里米亚危机后,全俄人民已经为政治家的深谋远虑买单太多,反对普京的声音渐渐响亮。而且自年以来,俄罗斯在叙利亚坠机明显增多,这暗示着俄军常年征战后已经渐渐疲敝。
在石气价格下降后,军事力量是俄罗斯手中 的牌,是普京不得不用的一张牌。但是国家发展的目的永远不可能是为了军事力量,军事力量只是其他利益保驾护航的工具。所以普京不得不屡屡动用的军事力量,终究是要在其他方面换得利益。在年的新一任总统就职典礼上,普京承诺要在年让俄罗斯成为世界第5大经济体。这意味着俄罗斯需要在未来的几年将这些年的战果“折现”。
自近代以来,除了近40年,俄罗斯都是伊朗 的敌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阿富汗、中亚各斯坦都是北极熊从波斯雄狮身上撕下的骨肉。如不是共同面对美国的压力,这两个国家仍对对方心存疑虑。在伊拉克、叙利亚战局稳定后,俄罗斯不仅不愿意继续陪伊朗对抗美国、沙特、以色列,甚至担心伊朗坐大后对自己南部的威胁。在内塔尼亚胡访俄后,俄罗斯开始暗示阿萨德政府驱逐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军事力量,而伊朗则提醒阿萨德不要忘了是谁帮他夺回国家。俄罗斯的态度将在未来局势变化中起到最关键的作用,出于独占叙利亚以及对崛起伊朗的警惕俄罗斯不是不可能背叛伊朗。
5.预测:伊朗问题未来走向
我们对未来伊朗问题的国际政治方面做出了预测:1)现有两个联盟将继续地区保持军事对抗。(可能性:20%)2)美国撤出伊拉克、叙利亚,甚至阿富汗。(可能性:20%)3)伊朗在来自西方、以色列、甚至俄罗斯的压力下退出叙利亚、伊拉克。(可能性:30%)。但伊朗问题变数太多,牵扯全球,任何事件与结果都可能发生。
5.1.坐断东南战未休(可能性:20%):现有两个联盟继续地区对抗
虽然俄罗斯和伊朗关系已经在以色列访俄后有了波澜,但不意味着俄罗斯会背叛伊朗,也许西方并不给俄罗斯背叛伊朗的空间。“联俄制伊”的说法并不是 次,早在特朗普大选期间就被和“联俄制中”一起炒热。但随着通俄门的爆出,特朗普不得不对俄罗斯假以颜色。
以色列一直希望西方能解除对俄制裁换取俄罗斯的军事合作,甚至在英国间谍中毒疑云中呼吁欧洲各国在结果明析前不要驱逐俄罗斯外交人员。但欧美毕竟不只有犹太人一股势力,俄罗斯只有在高价面前才会出卖现在的战友。得不到合适对价的俄罗斯只会变本加厉的支持伊朗,报复西方的制裁行为、抬高自己的身价。再就是土耳其在迁馆事件中对以色列的激进表态,可能和伊朗一起裹挟着俄罗斯在当地无法政治转向。
所以仍然存在现有两个“反恐”联盟继续军事对峙的情况。
5.2.弃之有味(可能性:20%):美国撤出伊拉克、叙利亚
特朗普竞选时打 、废除TTP、废除伊核协议等等诺言现在看来多以兑现,如果真能不忘初心,特朗普本意还是要撤出中东的泥潭。在页岩油大规模开采下,即使放弃伊拉克,只要保住沙特、阿联酋等国的政治稳定,以色列本土不遭受打击,仍在在美国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撤军每年将节约亿美元以上的军费,即使伊朗控制留下的真空地带,短期看也不过是多了一个印度,对美国威胁有限。
虽然伊拉克地区的石油资源太过诱人,但扣除美国在当地的投入后也是食之无肉、弃之有味。
5.3.缓之而后争心生(可能性:30%):伊朗被迫撤出叙利亚、伊拉克
年5月的伊拉克大选给出了另一种可能,目前 的萨德尔既反美又不亲伊朗,而伊朗的支持者目前排在第二,主张调和美国、伊朗矛盾的现任总理领导的政治联盟排在第三。虽说这三个派别都属于什叶派,而且只有拥有半数议席才能组阁和任命总理,还是让我们看到伊拉克并不完全是伊朗的天下。
如果域外大国处于警惕伊朗坐大,尤其是在俄罗斯背叛伊朗的可能性下,目前的较大可能是西方以及俄罗斯会逼迫伊朗撤出叙利亚和伊拉克,扶持一个较中立的伊拉克政府。虽然伊朗不愿意,但失去了俄罗斯的支持,伊朗在地区是否能独自对抗以色列和美国颇有疑问。俄罗斯也许也希望借驱逐伊朗,换得西方解除经济制裁,并独占叙利亚。
在面对西方压力时,伊朗和俄罗斯能同舟共济,但分享胜利果实时也许难以共富贵。如果西方愿意放松对俄罗斯的压力,也许能起到“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的效果。
5.4.莫要问前程:中东以伊朗为核心的国际政治问题存在多种可能
无论如何,伊核及伊朗问题关系到太多的国家,关系到经济、政治、军事、宗教等太多的要素。每个国家、每个要素的变化都可能将事件引向不同的结果。而在具体的伊核协议上,中国和欧洲能否顶住美国压力、美国是否会对以空客、道达尔为首的法国企业制裁都难以预料。这些还牵扯到中美、欧美的贸易冲突问题。
虽然我们这里分析了三种可能性较大的结果,但国际局势的变化是诡异的,大国政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每个国家都在那片沙漠里寻找着自己所想要的,正如《阿拉伯的劳伦斯》的一句话:“沙漠里一片虚无,可没人想要虚无。”
6.石油:伊核问题对石油的影响
中东局势的变动向来牵扯到原油价格的波动,时时吸引着投资者的北京看白癜风的费用北京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xiuxianx.com/lyddc/157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