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利雅得 >> 利雅得地理 >> 小心下一个被制裁的可能是整个中国光伏行
本文核心素材均采用“字里行间BetweentheLines”,较为系统地梳理了美国即将制裁中国光伏行业的几个苗头性、倾向性征兆。
文章意在提醒中国光伏各方,美国可能对中国光伏行业作出的制裁行为。
尽管已经有大量迹象表明上述观点,但似乎还没有引起国内光伏各方同仁的足够重视。
年1月8日,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美国光伏产业的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发表声明,内容包括:
“自秋季以来,我们一直在主动告诉所有在新-疆地区经营的太阳能公司立即转移其供应链。我们要重申这一行动呼吁,并要求所有太阳能公司立即离开新-疆地区。”
“上个月,我们启动了一项积极的努力......目前已有超过家太阳能公司签署了这一承诺,我们呼吁所有太阳能公司加入我们,继续积极反对强迫劳动。”
年3月16日,美国主流媒体称,美国最大的工会(劳联-产联)负责人RichardTrumka于3月12日致信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家安全顾问苏利文,要求拜登政府和国会禁止来自新疆的光伏产品进口。
这位负责人在长达3页的信件里说:该地区在全球太阳能产品供应链中的作用非常大,而且有证据表明,这个地区的太阳能生产存在系统性的强迫劳动,这就要求立即采取针对性的行动。
紧接着,年3月18日,美国媒体Politico报道了上述信件,称拜登政府正在此事上感受到来自劳联—产联的压力......该工会呼吁对有来自该地区投入的太阳能产品执行"暂缓放行令"。
3月16日,彭博社发表发表的文章极为“劲爆”,他们甚至用了这样的标题:《拜登的光伏梦撞上了中国的’ZHONGZU屠杀’》。
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在1月份下令停止从新疆进口所有棉花和番茄酱。拜登政府可能会将该禁令扩大到多晶硅。
3月23日,美国共和党参议员卢比奥MarcoRubio和民主党参议员默克利(JeffMerkley)要求美国太阳能产业协会(SEIA)澄清美国对与中国新疆强迫劳动有关的太阳能产品的依赖。
这封信是咋说的呢?根据字里行间BetweentheLines的大致翻译一下:
“我们写信询问美国太阳能电池板供应链的完整性,因为新疆……问题……我们了解到,美国太阳能产业采购大量来自该地区的多晶硅和太阳能产品,在那里……是……和系统性的。
年中国扩大多晶硅产能,在新疆通过四家中国公司——大全新能源、新特、东方希望和保利协鑫……因此,据估计,目前世界上50%的多晶硅产量来自中国。
我们还了解到,多家公司从新疆采购多晶硅。从年12月开始,媒体报道显示,一些在……(地方)通过……(方式)生产的产品进入美国。
鉴于上述事实,我们要求提供以下信息:
1)美国太阳能供应链目前对新疆......的依赖程度;
2)SEIA采取了哪些行动?
3)SEIA是否已建议其成员将中国多晶硅产品排除在美国供应链之外?
4)SEIA和/或其成员采取的任何措施?
特别要注意,如果美国制裁落地,可以把多晶硅跟棉花类比:具体太阳能面板(衣服)的品牌、生产制造地区、设计地区不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从源头到每个环节就不能用产自中国/新疆的多晶硅/棉花;这种压力传导,会从美国当局通过整个供应链传导,供应链里下游(生产制造商,比如说)就会要求上游不能用新疆的多晶硅/棉花。
此外,《华盛顿邮报》3月15日发表社论称,美国已经实施的相关制裁还不够。社论引用德国学者郑国恩的呼吁说,美国国会应该通过专门法律,禁止一切来自新疆的进口。
更早前,美国很多智库、咨询机构都发表过所谓研究报告,称中国光伏企业参与了所谓强制劳动。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和“去碳化”成为全球“政治正确”的背景下,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在未来将具有战略意义。综上,从智库到舆论,从资方到劳方再到政界,美国对于中国光伏行业施加制裁似乎已箭在弦上。
历史滚滚向前,趋势永不可逆。
若在半年前,疫情影响,政策未明,变数叠加,光伏人无疑是焦虑和疑惑的。
最主要的,是看不清大“基调”,看不清未来。
但到了年的11月,我们已可以确认,从大定位、大趋势、大格局来判断,中国的光伏产业必将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远的时间里,实现大发展。
国家领导人的表态和承诺,全球绿色合作的风口机遇,新能源下游各大央企国企的规划与表态,产业链龙头企业的积极布局,加之中国光伏与风电多年来打造积累出来的基础与实力,各种力量正汇集成强大的趋势,气吞万里,无可阻挡。
一个低碳化与数字化经济紧密结合发展的大时代已在全球加速开启。
一.最近三个月内,习近平主席6次谈到新能源发展。这样的频次和力度,前所未有。高层已经一锤定音,方向更加明朗。中国历来是负责任的大国,减排就此从一道“论述题”变成了“必做题”和“数学题”。未来无论国内各种商业利益博弈多么复杂,都会以此目标、此趋势作为一个重要引领。
新能源要发展,全球的大视野是必不可少的,国家层面的鼎力支持和引导,更是必不可少的。
从年9月到11月,三个月内,习近平主席6次谈到新能源发展。
这样的频次和力度,前所未有。
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在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在年实现碳中和。
中国一锤定音,引发全球巨大反响、共鸣和赞许。
习近平主席表示,各国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机遇,推动疫情后世界经济“绿色复苏”,汇聚起可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
到了11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利雅得峰会“守护地球”主题边会上再次提到:“不久前,我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力争二氧化碳排放年前达到峰值,年前实现碳中和。中国言出必行,将坚定不移加以落实。”
在这次全球瞩目的大会上,习近平主席还表示,要构筑尊重自然的生态系统;同时要深入推进清洁能源转型:根据“十四五”规划和年远景目标建议,中国将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绿色环保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0月31日,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文中特别提到了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水平和地位:
“锻造一些‘杀手锏’技术,持续增强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通信设备等领域的全产业链优势,提升产业质量,拉紧国际产业链对我国的依存关系,形成对外方人为断供的强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
9月30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倡议各国坚持生态文明、坚持多边主义、保持绿色发展、增强责任心。
再往前,9月14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会上明确提出“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数字合作伙伴关系”的长远规划。
9月11日,习近平主席在科学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其中提到:能源资源方面,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油气勘探开发、新能源技术发展不足。
综合上述信息,从大趋势来判断,“碳中和”,将成为未来40年中国能源发展,甚至经济发展的主线之一。
其中,以光伏和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必将承担其愈发重要的角色。
二.低碳化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压倒性趋势。中国深知抢占能源科技战略制高点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当然,中国也深知自己的实力、潜力和机遇,我们完全有可能历史性地引领一场全球智慧能源革命、低碳经济革命。
从过往二十年的布局、基础和实力来看,放眼全球,目前没有哪个国家比中国更有潜力成为世界绿色科技的引领大国。
而全球经济格局之变,能源格局之变,也为中国成为“绿色经济”领导者创造了历史性的大机遇。
当前,低碳化和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压倒性趋势。占世界GDP三分之二的经济体正在转向零碳经济,除了欧盟与中国宣布“碳中和”目标,日本和韩国也相继加入了年实现“碳中和”行列,接下来可能还会有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从产业与专业化角度,绿色低碳和数字化转型又互为表里,这场更具道德感的科技革命,也是未来全球经济的新增长点。
抢占能源科技的战略制高点,中国深知其必要性。当然,中国也深知自己的实力、潜力和机遇。中国完全有可能历史性地引领一场全球智慧能源革命。
以欧盟为例,一向是气候治理的全球领导者,今年疫情导致经济衰退,欧盟开出的复苏药方延续着这个思路,“碳中和”概念成为欧洲“后疫情复苏计划”的切入点。
在年12月,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洲绿色新政》,宣布到年欧洲要成为第一个“碳中和大陆”。前两个月,欧盟再次“加码”,提出了一项更为激进的减排方案:相较于年水平,欧盟温室气体排放量到年拟降低至少55%。而欧盟此前设定的目标是40%。
(法新社报道:11月11日,马克龙和跨国企业CEO召开小型“选择法国计划”会议)
根据路透社预测,如果新减排目标最终写入立法,预计——年期间,欧洲可再生能源领域将额外增加至少亿欧元的投资。
这意味着,欧盟需要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帮助他们实现“碳中和”目标。在全球新能源领域一骑绝尘的中国,是欧洲绕不开的选择。
特别是,欧洲要实现“碳中和大陆”,中国要在年实现“碳中和”,大趋向一致,目标不谋而合。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欧合作的战略意义得以凸显,而绿色低碳和数字化实际上是中欧非常难得的一个有充分共同话题的领域。
如前所述,9月16日,中欧领导人举行会晤,会上明确提出“打造中欧绿色合作伙伴”、“数字合作伙伴关系”的长远规划。
历时十数年的发展,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市场规模、生产能力、生产技术都已处于世界前沿。在零碳经济的赛道上,中国应该有更多具有领先产品与创新的企业参与到国际合作和竞争中。
这不仅能让中国在全球产业中占据头部位置,同时也能引领全球在低碳数字领域新一轮的技术变革。
三.在大基调确定,大方向明朗的前提下,最近一段时间,各种利好政策频出。这某种角度也为未来十四五新能源发展政策的出台埋下伏笔。
也就在昨天,一侧消息振奋光伏产业。根据财政部的相关通知,其中确定:所有合规光伏、风电项目都可进补贴目录!
为推进补贴清单审核工作,财政部于11月18日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审核有关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要抓紧审核存量项目,分批纳入补贴清单,值得注意的是,文件中明确年及以后年度按规定完成核准(备案)手续并且完成全容量并网的所有项目均可申报进入补贴清单。
这意味着,此次申报剔除了《关于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审核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光伏发电需要于年7月底前全容量并网,光伏领跑者和年竞价项目并网时间可延长至年12月底”的时间限制,有建设指标的所有合规项目都将通过此次补贴清单申报获得确权,这对行业无疑是一大利好。
一周前,11月20日,财政部发布《财政部关于提前下达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下达地方电网公司补助资金56.亿元,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范围内的补助资金另行下达。
再往前,11月9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下发《关于做好年度新能源发电项目并网接入有关工作的通知》,对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内蒙电网年底的新能源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其核心内容归结为一句话:能并尽并,保障新能源项目年底并网!
而在11月中旬,北京出台史上“最强”光伏支持政策,补贴3-4毛/度(5年),实施六大阳光工程!
有光伏从业者评价:“首都就是豪爽,大力支持清洁能源,支持光伏行业,环保始终为国之大计,撸起袖子加油干!”
行业的人应该都已经注意到,在十四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的建议稿中,新能源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充分体现。“建设智慧能源系统,优化电力生产和输送通道布局,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
而在国家层面一锤定音,利好政策陆续出台的背景下,近期也有更多权威声音出现,积极探讨绿色经济与双循环发展。
早前,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金融街论坛上特别提出:“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环保产业,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11月25日,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央行原行长周小川在参加《财经》年会时表示:实现碳中和市场机制最有效,十四五将加速发展碳市场。
四、国家层面长远支持,政策方针引领之下,过去10年,几乎所有大型国有能源电力企业都在向清洁化发展转型。两大电网以愈加积极的姿态服务新能源,“五大四小”电力央企加速布局、发展和服务新能源。这些央企对企业本身十四五新能源的发展更是雄心勃勃。
不久前,一则人事任命引起媒体极大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xiuxianx.com/lyddc/21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