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

论伊斯兰教对阿拉伯香料文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3/28 20:30:26   点击数:

香料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是很普遍的一种物质,种类颇丰,产地众多,用途广泛。学者以香料为题撰书立说,讲述不同地区香料的历史渊源。源于阿拉伯地区的香料更具特殊性,原因是:该地区的香料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古代史学家曾涉足阿拉伯香料的研究;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有著名的阿拉伯香料遗址;阿拉伯香料是外交界不可或缺的上等礼物;阿拉伯香料促进了东西方贸易的往来与发展……人类学和社会学界学者认为:阿拉伯香料在阿拉伯文化中的地位不可低估。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阿拉伯香料以其不凡的功能赢得了世人的青睐。主要是基于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社会与生活理念,阿拉伯香料才在人类文化中享有盛誉。突尼斯阿拉伯人的聚居区一、伊斯兰教生活理念赋予阿拉伯香料的特殊含义伊斯兰教不仅仅是宗教信仰,而且是旨在引导美好生活、建设和谐社会的生活理念。伊斯兰教所倡导的生活理念涵盖生活诸多方面,穆斯林依照伊斯兰教的教诲,努力地践行其中所规定的各种义务,恪守《古兰经》的教诲,遵循先贤的言行和生活习惯。研读《古兰经》时,没有查阅到直接与香料有关的经文,却欣慰地找到了“行善者”归宿地—“天堂”里的饮品,其中包含香料家族中的樟脑、姜汁、麝香等词汇。为了能正确理解这些与阿拉伯香料有关词汇的确切含义,查阅伊斯兰学者泰伯里和伊本?凯希尔等人的《古兰经》注后得知:含有樟脑、姜汁和麝香味的饮料属于天堂里的上等饮品,只有行善者才有资格享用。圣训中多次提及香料及其用法,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活与香料有着密切的联系。据记载,先知的身体能分泌出麝香的美味。艾奈斯传述:“我从来未闻过比真主的使者的气味更美的香味,不管是龙涎香、麝香,还是其他任何东西的香味。”历代先贤但凡重大事件,必施香而后为,伊斯兰四大法学家之一的伊玛目马立克向来访者讲述圣训前都要洗大小净,用香料,梳妆整齐。其间,还燃烧香料直至讲述结束。如果来访者需要询问有关伊斯兰法学问题,伊玛目马立克就直接向来人讲述。据记载,先知穆罕默德出嫁法蒂玛时,差人在她的衣服上撒香料。这一点为后人使用香料奠定了较好的理论依据。故,只要在较为庄重或喜庆的场合,香料就一定是必不可少的物质。另外,穆斯林每次完成小净,都会自觉地搽些香料后才去履行拜功;埋葬尸体时,要在裹尸布、墓穴中洒足够量的香料混合物以驱散墓穴中的虫子。年初笔者在麦地那目睹的一幕至今难忘。一位当地人带着他的小孩到圣寺礼拜,因时间尚早,在父亲的授意下,小孩拿出带在身上的香水给周围的人搽,直到瓶子露出了底,小孩喜悦的心情溢于漂亮的面庞。类似这样的事情在穆斯林看来是嘉行,他们不仅遵循了先知的教诲,还与自己身边的人共同分享了安拉的恩赐。事实上,只要在穆斯林聚会的地方,就会有人(不啻为熟知者)拿出随身携带的香水与他人分享。不论在沙特阿拉伯还是巴基斯坦,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甚至国内穆斯林前往沙特阿拉伯朝觐后,带回的最珍贵的礼物便是产自阿拉伯半岛、不含乙醇成分的液体阿拉伯香料。可见,在穆斯林的心目中使用香料是一件非常神圣的事情,决无任何嬉戏之意。不论是普通人还是学者,都严格地自行遵守这个约定俗成的习惯。从伊斯兰教的生活理念看出,穆斯林使用香料既遵循了贤哲们建设美好品质和完美形象的教诲,又符合人类世俗生活的需要。使用者往往将日常的功修置于获得美好归宿的基础上,因而也就非常认真与虔诚。虽然穆斯林延续着使用香料的美好习惯和光荣传统,但像朝觐受戒期间、妇女在丈夫去世的天内等特定时间,不能使用香料。也就是说,伊斯兰教生活理念规定了使用香料的范围与具体环节。穆斯林遵循这一准则是社会生活的基本义务。请勿简单地认为,使用香料纯粹是个人的爱好。对阿拉伯穆斯林而言,香料所蕴藏的哲理已经逾越了普通物质的概念,其中融人了难以忘怀的崇高精神境界。从表面看,这些生活模式属于某群体的个人行为,如果进一步深层次地探讨形成上述生活模式的成因,就会发现其中彰显的伊斯兰生活方式是不容忽视的。不论是什么地方的穆斯林,在宗教活动过程中都会谨慎地使用香料,特别是产于阿拉伯地区的香料,以使宗教功修愈加完美、符合伊斯兰教法的规定,即严禁使用任何含酒精成分的香料。阿拉伯香料的社会功能已经超出了它本身的意义和价值,是兼物质使用与精神享受为一体的最佳体现。这种寓精神分享于物质使用之中的特殊现象,是阿拉伯社会文化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显得更纯真与深奥。探寻其中难以分离的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缘由与特点,是极为惬意的一件趣事。任何民族都爱好洁净,而阿拉伯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世俗事宜中香料绝对是主角,如果没有香料,该活动就显得没有档次或没有达到应有的境界,或者说当事人不识香料,更谈不上领会使用香料的神圣性。在他们的生活理念中,洁净是首要的生活要素,为洁净增添一定的色彩是阿拉伯人崇尚的标准,也是推崇的光荣传统。他们在任何场合都使用香料,家添人丁、老人去世、姑娘出嫁、贵客临门……甚至人遇到不幸时受惊昏晕过去,用香料后就能立即苏醒。不论是在现实生活还是文学作品中,都不同程度地显现出香料对生活的裨益。“首先闻到一股从来不曾闻过的馨香气味,……旁边摆着两个大香炉,里面的麝香和龙涎香,泛着馨香气味,弥漫了整个屋子。”那不是文人墨客用的华丽词藻,事实上,香料已融人阿拉伯人的生活中且成为亘古不变的美好习惯。阿拉伯民族对香料的钟爱基于两个主要原因:一是阿拉伯半岛具备香料生长的特殊气候与土壤,人们在开发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的时候就已经掌握了收获、加工香料的基本技能;二是穆斯林认为使用香料属于圣行,是高尚的精神生活与美好的物质享受的完美结合,且两者永远难以割舍。因此,阿拉伯香料始终被广大百姓所接受和使用,成为流传百世的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的佳品。阿拉伯人使用香料可以追溯到远古的法老时代,从那时起,老幼妇孺均喜爱并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香料,在他们的心目中,香料不但有祛除蚊虫、净化空气、促进伤口愈合、美容等功效,且使用香料被认为是具有神圣“善举”的寓意,是接近神灵的最佳方式之一。香料对阿拉伯民族而言,兼顾世俗用途和精神享受之功效。世俗用途因生活所需,旨在美化环境,增加生活情趣,而精神生活多表现在宗教活动场所或与之有关的事宜之中。法老时代,人们在宗教活动中就使用香料,除以洁净环境和营造良好环境为目的外,信徒们还能从中领悟到不可缺少的精神享受,感受祟高精神境界带来的人生真谛。他们时常回味历代先贤们使用香料所积累的经验及发生的奇迹,坚信香料对凡人的寓意不可低估。渐渐地,这种认识被看作是不可更改的神圣传统一直延续至今,其中的积淀成为这种特殊文化模式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凡有一定信仰的人,在宗教活动中都自觉地使用香料,以达到精神的慰藉与心灵的满足。阿拉伯人的做法可谓引领使用香料的潮流,不论是在世俗生活还是在神圣的宗教活动中,他们都恰到好处地使用香料。

二、阿拉伯香料的历史渊源年前,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香料。法老曾远从东非之角,获取了31棵香树,这些“战利品”释放出的香味令法老叹为观止。其细节可从哈特谢普苏特和伊德夫神庙遗址中一览无余,其中的画面彰显着当年人们使用、加工、储存香料的诸多情景。这至少说明法老时期,香料已被百姓接纳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质。烹饪食品、治疗伤口、防腐、美容,甚至神庙祭祀等,无一不与香料有缘。事实证明,香料特有的防腐功能使“木乃伊”成为考古界探索的旷世之谜。世界战争史上“香料降将军”的佳话让人惊叹不已,古埃及艳后克里奥派特拉香熏玉体、橄榄油美发后使恺撒和安东尼征服埃及的梦想化为泡影。在外交界,阿拉伯香料一直是国际间经常馈赠的礼物或贡品。这被记载于阿拉伯国家与华夏民族的交往史中。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香料树在埃及种植获得成功后,被引种到阿拉伯半岛南部地区。特殊的气候及土壤条件,使香料树成为该地区生物圈中最富有生命力的树种之一。生活在该地区的人从这些舶来品中发现了出人意料的奇异功能后,种植面积便逐渐扩大。人们开始研究如何更多地提取香料树分泌物,并把富余的香料与其他地区的居民进行交换。阿拉伯人从香树的分泌物中提取乳香进行交易之举,触动了学者们好奇的神经,为他们著书立说提供了第一手宝贵的资料。希罗多德(前一前年)笔下的“这个地区遍地幽香,甜味沁脾”,不仅真实地描写了阿拉伯半岛南部地区香料的生长规模与令人叹服的质量,而且对阿拉伯香料给予了最高的嘉奖。阿拉伯半岛的香料主要集中在阿曼素丹国的佐法尔地区,有年的种植历史,能萃取香料的树达36种之多,被誉为香料之冠的乳香的原料树就有26种。阿曼人在种植、加工香料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依据气候条件确定最佳收获时令,能使香料树产生树胶的量达到最多。每年4月份开始采收乳胶,一直持续到10月份。根据树木年龄的大小,人们用木质的器具在树干上自上而下划开10个至30个不等的小口,作为采集香树分泌物的唯一途径。每半个月将凝固的分泌物收集一次。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收集物一般不作为加工乳香的原料,待第三次收集到的乳胶经过加工和提炼后,上等的乳香便产生了。佐法尔人认为:拥有高质量的香料是获取更大利益的法宝。从这一点能够看出,佐法尔居民对香料的认知已经达到较高的层面。依据气候条件确定最佳收获时节,上等乳香中蕴藏着无限的财富。他们对不同产出的树种给予了特别的称谓,并根据香料树木分泌胶状物的多寡,给于不同的美名。这至少说明,佐法尔的居民对生长在该地区的香料树种的钟爱程度胜过这种树种的引进者。佐法尔地区一棵成年的香树每个收获季节能出产10公斤乳胶,每年有约吨乳香的总产量。早在公元前,史学家就发现,佐法尔地区房前屋后遍布着能分泌幽幽清香的树木。明代旅行家马欢随郑和下西洋之际,寻觅到了史学家笔下的该地区彰显的阿拉伯香料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令现代人叹服:“长幼俱沐浴,盛服涂容体,或蔷薇露或沉香水熏衣及体,又以炉燃沉檀香,然后行礼,礼既乃散,香满街市,半饷乃已。……厥产乳香,乃树脂也。”15世纪初阿拉伯地区的香料及其用法被华夏民族中的旅行家目睹并用文字载人史册。后来,西方戏剧家大胆地将阿拉伯香料作为剧作的主要内容搬上了舞台,使以其上乘质量誉盈世界香料市场的阿拉伯香料受宠有加。《麦克白斯》是沙士比亚创作的四大著名戏剧之一,第五幕中“阿拉伯半岛出产的所有名贵香料绝不能根除残留在我手上的血腥味!”的台词,真实地反映了阿拉伯香料的社会价值和在西方贵族生活中的地位。该戏剧描述的是11世纪发生在苏格兰某军中大将家庭中的一桩事。麦克白斯夫人美甲时不慎弄破了她的手指,她恼火至极,大喊着对仆人和医治的大夫说了那句话。话剧中的“名贵香料”实指产于阿拉伯半岛的乳香。该戏剧影射出11世纪前盛产于阿拉伯地区的乳香在欧洲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消费市场和消费群体,且势态有增无减。“世界上有了阿拉伯人才有香料”,这句话见证了阿拉伯香料文化的深厚历史底蕴及阿拉伯民族的聪明才智,向世人展示出阿拉伯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与追求的崇高精神境界。阿拉伯人吸纳外来文化,兼容优秀文化成果,使其成为本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的过程中将其系统化、精细化,总结出蕴含的深邃哲理,为后人留下旷世杰作。

三、阿拉伯香料文化的跨民族传承远征之举开启了香料跨区域使用的先河,为后人青睐香料奠定了基础。从埃塞俄比亚到埃及,之后到也门、阿曼等地,香料的种植区域扩大了,消费群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单一的贵族、酋长及富有者,普通百姓也有资格享用。百姓的需要决定了香料本地化生产的基础,也为跨地区香料的交易做了足够的准备。当香料的生产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一些善于思考者试图将香树的特殊分泌物运输到更远的地方以获取较产地更多的利润。香料跨地区间的贸易条件成熟了,之后的贸易不再间断,香料成为东西方市场上最耀眼的亮点。香料交易自古就受到人们广泛的







































头部白癜风擦什么药
治疗白殿疯的最好的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xiuxianx.com/lydkc/1530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