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

时政月报12月时政汇总

发布时间:2021/3/5 13:28:46   点击数:

12月时政要闻汇总

12月时政要闻word版、

要闻配套习题题、

12月份在线模考题库、

已经上传到会员小程序

12月1日-2日

一、嫦娥五号成功落月

12月1日23时11分,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正面的预选着陆区,并传回着陆影像图,成为我国第三个成功实施月球软着陆的探测器。(摘自:人民日报)

二、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举行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讲话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摘自:人民网)

三、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1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摘自:新华网)

四、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

12月1日,联合国举行“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电中指出,巴勒斯坦问题作为中东根源性问题,关乎地区和平稳定,关乎国际公平正义,关乎人类良知道义。(摘自:中新网)

五、叶恒强院士荣获“中国电子显微学终身成就奖”

近日,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授予叶恒强院士“中国电子显微学终身成就奖”,以表彰其在电子显微学研究领域五十余年来的辛勤耕耘,以及对中国电镜事业发展壮大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摘自:科技日报)

六、闽琼桂携手开通全国首个自助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福建、海南、广西日前共同启用全国首个“跨省通办”自助机政务服务平台,三地群众可通过政务自助机办理户籍地所在业务。(摘自:央广网)

12月3日-5日

一、中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实现“量子霸权”

12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宣布该校潘建伟等人成功构建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比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级计算机快万亿倍,这一突破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二个实现“量子优越性”的国家。(摘自:人民日报)

二、嫦娥五号实现我国首次地外天体起飞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12月3日23时10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从月面起飞,携带月球样品进入预定环月轨道。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摘自:央视网)

三、中国研发出24亿年不差一秒的车载光频标

近期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成功研发24亿年不差一秒的车载光频标,该车载光频标经过多公里的长途搬运后,完成了16位有效数字的钙离子光频标钟跃迁绝对频率测量。(摘自:新华社)

四、全国首次,低轨卫星互联网+5G+物联网海上融合组网通信试验成功

近日,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中国联通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圆满完成低轨卫星互联网+5G+物联网海上融合组网通信试验。(摘自:界面新闻)

五、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在贵阳举行

由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和贵州省政协联合主办的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贵阳举行,主题是“发展富民产业,推进乡村振兴”。(摘自:新华网)

六、我国油气行业最大数字技术平台建成

近日,我国油气行业最大的自主知识产权数字技术平台——梦想云平台正式建成。平台融合了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助推油气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摘自:澎湃新闻)

七、习近平致辞祝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成立20周年

12月3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年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视频向会议致辞,祝贺顾问委员会成立20周年。(摘自:新华网)

12月6日

一、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12月3日召开会议,听取脱贫攻坚总结评估汇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经过8年持续奋斗,我们如期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胜利。(摘自:新华网)

二、中国实现人类航天史上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

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中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也是人类航天史上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摘自:国际在线)

三、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

12月4日14时02分,新一代“人造太阳”装置“中国环流器二号M”建成并实现首次放电。这标志着我国自主掌握了大型先进托卡马克装置的设计、建造、运行技术,将为我国核聚变堆的自主设计与建造打下坚实基础。(摘自:科技日报)

四、经合组织表示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超过三分之一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2月1号发布了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根据经合组织的最新预测,年世界经济将萎缩4.2%,,中国仍将是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经济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将超过三分之一。(摘自:中新网)

五、《民法典》新规将实施“离婚冷静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民法典》新规将实施“离婚冷静期”,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离婚登记申请,但是家暴不适用离婚冷静期制度。(摘自:中青网)

六、明年起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月份暂不预扣个税

12月4日发布的《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称,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公告自年1月1日起施行。(摘自:新华网)

12月7日

一、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十四号卫星

12月6日11时58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高分十四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这是长征三号乙改进五型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摘自:新华网)

二、中国实现人类航天史上首次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

12月6日5时42分,嫦娥五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交会对接,并于6时12分将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首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也是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摘自:环球网)

三、总台推出首部抗疫纪录电影《,中国战疫》

大型纪录电影《,中国战疫》12月6日在第三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上举行首映活动,这是央视总台推出的首部抗疫纪录电影。(摘自:央视网)

四、我国新增一条进出南疆铁路大通道

格库铁路新疆段将于12月9日开通运营,格库铁路这条大漠新动脉实现全线贯通,我国新增一条进出南疆铁路大通道。(摘自:科技日报)

五、中国网络诚信大会今天在曲阜开幕

12月7日,以“守信互信共践共行——携手推进网络诚信建设”为主题的中国网络诚信大会在山东曲阜举行,“大数据杀熟”等入选中国网络诚信十大新闻。(摘自:央广网)

12月8日

一、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

年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86米。(摘自:新华网)

二、《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年中国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12月7日发布《世界知识产权指标》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年全球专利申请量超过万件,其中,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达到万件,排名全球第一。(摘自:环球网)

三、霹雳舞首次进入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12月8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召开会议,同意年举行的巴黎奥运会增设霹雳舞、滑板、攀岩和冲浪四个大项。其中,霹雳舞是首次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摘自:央视网)

四、结核病体检结果将纳入学生健康档案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中国学校结核病防控指南》,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应在新生入学体检和教职员工常规体检中开展结核病相关检查,并将结果纳入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健康档案。(摘自:光明网)

五、12月7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之大雪

北京时间年12月7日,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大雪”。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3个节气,大雪节气标志着仲冬时节正式开始。(摘自:百度百科)

六、中共中央印发《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年)》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年)》提出,党的十九大把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确立为到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任务艰巨。(摘自:中新网)

12月9日

一、第六届中国品牌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品牌论坛12月8日在北京举行,以“中国自信品牌力量”为主题,开展深层次对话交流。论坛强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品牌建设,明确要求“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摘自:人民日报)

二、中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12月8日晚,中国申报的福建省福清天宝陂、陕西省龙首渠引洛古灌区、浙江省金华白沙溪三十六堰、广东省佛山桑园围四项水利工程成功入选年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总数已达23项。(摘自:人民网)

三、正式入列国家超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

近日,科技部印发文件,批复同意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并纳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序列管理。郑州中心正式成为继天津、长沙、深圳、济南、广州、无锡之后全国第7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摘自:中新网)

四、中国新产业峰会在包头开幕

12月8日,中国新产业峰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开幕。峰会以“创新无界、开放互联——变革中的产业机遇”为主题。(摘自:新华网)

五、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完成全部校飞工作

日前,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完成全部校飞工作,具备试飞条件,预计本月底将迎来首次民航班机飞行。机场建成后,成都市将成为中国第三个拥有两座大型国际机场的城市。(摘自:央视网)

12月10日

一、我国成功发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

12月10日4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以“一箭双星”方式将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摘自:新华社)

二、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

国家统计局12月10日发布数据,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亿斤,比上年增加亿斤,增长0.9%。我国粮食生产实现了“十七连丰”。(摘自:人民网)

三、习近平致信祝贺首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举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10日在广东省广州市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向大赛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参赛选手和广大技能人才致以诚挚的问候。本届大赛以“新时代、新技能、新梦想”为主题。(摘自:中国日报)

四、北方首条跨海沉管隧道首节沉管安装成功

12月9日,我国北方首条跨海沉管隧道——大连湾海底隧道首节沉管安装成功,该隧道是我国首个采用PPP模式投资建设的跨海沉管隧道,标志着我国实现寒冷地区沉管隧道施工零的突破。(摘自:经济日报)

五、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

电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9日晚同法国总统马克龙通电话。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呼唤更多大国担当。“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是中法建交的初心。(摘自:新华社)

六、《博鳌亚洲论坛创新报告》:亚洲国家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博鳌亚洲论坛创新报告》近日在北京发布。报告指出,亚洲国家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其中,中国创新力方面表现突出,是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唯一进入“全球创新指数”前30的国家。(摘自:人民日报)

七、到年覆盖县乡村道的路长制全面建立

交通运输部日前发布《通知》指出,确保到年,覆盖县、乡、村道的“路长制”全面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农村公路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摘自:中新网)

12月11日-12日

一、中宣部授予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

近日,中宣部决定,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时代楷模称号。63岁的张桂梅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育事业数十年,12年前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摘自:人民日报)

二、我国“一箭双星”再次发射成功!卫星以“怀柔”命名

12月10日4时14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卫星被命名为“怀柔一号”,“怀柔一号”卫星还有一个萌萌的昵称“极目”。(摘自:中新网)

三、第五届吉林国际冰雪产业博览会即将举行

目前国内唯一以雪为主题的博览会——第五届吉林国际冰雪产业博览会暨第二十四届长春冰雪节,12月25日至29日将在吉林省长春市举行,本届“雪博会”的主题是“冬奥在北京·体验在吉林”。(摘自:央广网)

四、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在武汉开幕

12月11日,全国工业设计领域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行业盛会——年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在武汉开幕,全球多家制造业企业和工业设计机构携最新成果亮相。(摘自:新华日报)

五、习近平就土库曼斯坦获得永久中立国地位25周年向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致贺信

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致贺信,祝贺土库曼斯坦获得永久中立国地位25周年。(摘自:新华社)

12月13日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

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了年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摘自:新华社)

二、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国家主席习近平12日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习近平宣布,到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年下降65%以上。习近平最后强调,“天不言而四时行,地不语而百物生。”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唯一的家园。让我们继往开来、并肩前行,助力《巴黎协定》行稳致远,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摘自:新华社)

三、五峰山长江大桥通车

12月11日,中国自主设计的五峰山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大桥全长米,其中主桥主跨米,是中国首座铁路悬索桥,也是世界首座高速铁路悬索桥,在中国乃至世界铁路桥梁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摘自:人民日报)

四、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在武汉开幕

12月11日,全国工业设计领域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行业盛会——年中国国际工业设计博览会在武汉开幕,展会以“新设计新趋势新动能”为主题。(摘自:澎湃新闻)

五、全国首个5G场景无人驾驶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基地投产

全国首个5G场景无人驾驶新能源商用车制造基地12日在济南正式投产,此次下线了首款专用于快递运输的新能源物流车“橙仕01”。(摘自:中新网)

六、全国首单电商平台数字人民币在京东商城消费产生

近日,苏州市一位消费者用数字人民币在京东商城成功下单,标志着全国首单电商平台数字人民币消费产生。(摘自:澎湃新闻)

12月14日

一、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并讲话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11日举行第二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坚持系统思维构建大安全格局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保障。习近平指出,做好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会议要求,要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摘自:新华社)

二、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8.9万亿元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发布了《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报告》。报告显示,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元,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摘自:中国日报)

三、世卫组织:心脏病仍是全球首要死因

12月9日,世卫组织发布《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显示,心脏病持续成为全球首要死因,年心脏病死亡人数增至近万。(摘自:澎湃新闻)

四、以色列与不丹建立外交关系

以色列外交部12日晚宣布,以色列当天与不丹正式建交,不丹是近期继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巴林、苏丹、摩洛哥之后第五个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或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也是其中唯一的非阿拉伯国家。(摘自:新民晚报)

12月15日

一、习近平向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致贺信

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12月14日在北京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论坛致贺信指出,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理想,经过8年持续努力,今年中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已经全部脱贫,贫困县已经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摘自:人民网)

二、习近平同索马里总统穆罕默德互致贺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14日同索马里总统穆罕默德互致贺电,庆祝两国建交60周年。(摘自:央广网)

三、李克强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签署60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致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14日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公约》签署60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致辞时指出,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摘自:新华网)

四、我国西南地区首个亿立方米大气区建成

12月14日8时,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年产天然气突破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西南地区首个亿立方米大气区正式建成。(摘自:人民网)

五、首届黄河发展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

12月13日,首届黄河发展论坛在山东济南举行,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摘自:央广网)

12月16日

一、《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12月16日出版的第24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文章指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是引领世界经济走出困境。世界经济长期低迷,贫富差距、南北差距问题更加突出。究其根源,是经济领域全球增长动能不足、全球经济治理滞后、全球发展失衡三大突出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摘自:新华社)

二、全国实施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

12月1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从年1月1日起,对动产和权利担保在全国实行统一登记。实行统一登记,有助于金融机构全面掌握企业动产和相关权利信息,提升给企业担保融资的意愿。(摘自:人民网)

三、国内首条磁浮旅游专线——广东清远磁浮首列车长客下线

12月15日上午,国内首条磁浮旅游专线广东清远磁浮项目首列车在中车长客股份公司调试车间下线。列车采用中车长客新一代中低速磁浮列车平台,最高运行速度km/h。(摘自:央广网)

四、年电商快件基本不再二次包装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邮政局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的意见》。《意见》提出,到年,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摘自:中新网)

五、我国首个高产油棕品种选育成功

记者近日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获悉,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和海南省农垦科学院成功选育油棕品种“热油6号”,成为我国首个年亩产油量超过千克的油棕优良品种。(摘自:中国日报)

12月17日

一、习近平致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12月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嫦娥五号任务作为我国复杂度最高、技术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统工程,首次实现了我国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希望你们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摘自:新华社)

二、珠海洪鹤大桥通车为世界最大跨度串联式斜拉桥

12月15日上午11时,经过四年的建设,珠海洪鹤大桥正式通车,该桥是目前世界最大跨度串联式斜拉桥,其主跨长度比港珠澳大桥的青州航道桥主跨米还要长,填补了世界上大跨度串联斜拉桥建设的空白。(摘自:中国网)

三、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揭牌

12月16日,国家(中卫)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揭牌,这是继杭州、深圳后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同意开展国家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建设的第三个试点城市。(摘自:央广网)

四、卡塔尔首都多哈成功申办年亚运会

亚奥理事会第39届全体代表大会16日召开,会议经过投票,多哈成为年亚运会主办城市,利雅得顺延成为年亚运会主办城市。(摘自:中新网)

12月18日

一、太极拳送王船申遗成功中国总数居首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我国单独申报的“太极拳”、我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两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至此,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摘自:新华社)

二、作业深度超米,“禹龙”号成大坝体检新利器

记者近日获悉,我国研发的“禹龙号”大坝深水检测载人潜水器在世界第一高坝——雅砻江锦屏一级水电站双曲拱坝开展了为期5天的示范应用试验,水下作业突破米水深,,迈出了载人潜水器在高坝大库深水环境应用的重要一步,并创造了中国内河水域载人下潜水深新纪录。(摘自:科技日报)

三、嫦娥五号:创造五项“中国首次”44年来再获月球样品

17日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嫦娥五号任务创造了五项“中国首次”,一是在地外天体的采样与封装;二是地外天体上的点火起飞、精准入轨;三是月球轨道无人交会对接和样品转移;四是携带月球样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国月球样品的存储、分析和研究系统。(摘自:新华网)

四、电子竞技和霹雳舞正式列入杭州亚运会竞赛项目

北京时间年12月16日下午,亚奥理事会第39次全体代表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召开。会上,电子竞技和霹雳舞正式获准列入杭州亚运会竞赛项目。(摘自:光明网)

五、我国科学家研制出无需粘合剂的高性能仿生木材

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深入解析生物质微观结构,利用天然结构的全新生物质表面纳米化策略,构筑出一种无需粘合剂的新型全生物质仿生木材。(摘自:环球网)

12月19日

一、“实验6”号在广州交付入列

由我国自主建造的新型地球物理综合科考船“实验6”号12月18日在广州正式入列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这艘科考船的入列,填补了目前国内中型地球物理综合科学考察船的空白。(摘自:国际新闻)

二、我国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多场耦合实验室正式投运

记者从敦煌研究院获悉,我国文化遗产领域首个多场耦合实验室——国家古代壁画与土遗址保护多场耦合实验室日前通过验收并正式投运。(摘自:新华网)

三、“悟空”服役期再次延长

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科研团队12月17日宣布,再次将其“服役期”延长1年。该卫星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摘自:新华网)

四、中国选手夺得世界机器人大赛双冠军

日前,“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公布成绩,腾讯天衍实验室和天津大学高忠科教授团队组成的C2Mind战队,最终成功斩获技术赛“颞叶脑机组”一等奖,以及技术锦标赛“颞叶脑机有训练集一等奖”两项冠军。(摘自:央广网)

五、我国技能劳动者已超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万人

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在12月18日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已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万人。(摘自:人民日报)

12月20日

一、澳门举行升旗仪式庆祝回归祖国21周年

12月20日上午,澳门特区政府在金莲花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升旗仪式,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1周年。(摘自:央广网)

二、我国今年经济总量将突破万亿元

-中国经济年会19日在京召开。中央财经办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今年我国全年经济总量将突破万亿元,增长2%左右,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将由去年的16.3%上升到17.5%左右。(摘自:中新网)

三、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拉开序幕

12月19日上午,国家航天局在京举行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交接仪式,与部分参研参试单位一道,共同见证样品移交至任务地面应用系统,标志着嫦娥五号任务由工程实施阶段正式转入科学研究阶段,我国首次地外天体样品储存、分析和研究拉开序幕。经初步测量,嫦娥五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约克。(摘自:新华社)

四、足协杯:山东鲁能泰山夺冠

12月19日,在赛季中国足协杯决赛中,山东鲁能泰山队以2比0战胜江苏苏宁易购队,夺得冠军。(摘自:新华社)

五、重庆仙女山机场正式通航

12月18日,重庆仙女山机场正式通航,它是国内唯一一个建在5A级景区的民用机场。(摘自:新华社)

12月21日-22日

一、长征八号运载火箭首飞试验成功

12月22日12时37分,我国自主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长征八号首次飞行试验,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实施,火箭飞行正常,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填补了我国太阳同步轨道3吨至4.5吨运载能力空白,对加速推进运载火箭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摘自:人民日报)

二、汉语盘点年度字词,揭晓!

日前,“汉语盘点”年度字词正式揭晓!“民”当选年度国内字、“脱贫攻坚”当选年度国内词、“疫”当选年度国际字、“新冠疫情”当选年度国际词。(摘自:光明网)

三、天津女排第13次问鼎全国女排联赛冠军

12月18日晚,在广东江门举行的-赛季中国女子排球超级联赛总决赛第三回合比赛,卫冕冠军天津女排以3:1击败江苏女排,从而以总比分2:1战胜对手,第13次捧得女排联赛冠军奖杯。(摘自:中青网)

四、国产最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研制成功

我国自主研制的最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治疗系统加速器,近日顺利引出质子束流,实现高能量级超导回旋加速器关键技术突破,标志着国产最紧凑型超导回旋质子加速器研制成功,这是目前世界上最紧凑型的质子加速器。(摘自:央视新闻)

五、12月21日冬至节气到来

12月21日,“冬至”节气到来,我国开始进入“数九寒天”时节,民间俗称“进九”。(摘自:百度百科)

六、国内首个mRNA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建设项目在玉溪开工

12月21日,国内首个mRNA新冠疫苗生产车间在云南玉溪高新区疫苗产业园开工建设。该项目的开工,代表我国实现先进疫苗研发创新技术路线mRNA疫苗“零”的突破。(摘自:中新网)

七、新变异新冠病毒在英格兰传播

近日,一种新变异的新冠病毒正在英国英格兰部分地区加速传播,该病毒变异后的传播性,比已存在的病毒毒株高出70%。(摘自:央视新闻)

12月23日

一、中日韩三国共同发布年“东亚文化之都”当选城市

近期,经过中日韩三国各自评选,中国的绍兴市与敦煌市、日本的北九州市、韩国的顺天市共同当选年“东亚文化之都”。(摘自:人民网)

二、国新办发布《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

12月22日,国新办发布《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截至年底,全国铁路营运里程13.9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3.5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摘自:新华网)

三、郑州成为全国首个全场景数字化运营城市

郑州城市大脑建设成果发布会12月20日举行,个应用场景全面上线运行,标志着河南省会郑州成为全国首个全场景数字化运营城市。(摘自:央广网)

四、截至“十三五”期末我国城市建成区面积逾6万平方公里

“十三五”时期,我国城市建设发展成就显著,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截至“十三五”期末,我国城市数量达到个,城市建成区面积达6.03万平方公里。(摘自:新华网)

五、年中国纺织大会在山西召开

12月22日,年中国纺织大会在山西太原开幕。会上,中国纺联授予阳泉市“中国纤维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摘自:央广网)

六、《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发布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1日发布《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显示,截至年底,在运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万千瓦,居世界第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世界第一。白皮书指出,要建设多元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优先发展非化石能源。(摘自:中新网)

12月24日

一、金融界首颗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成功发射

12月22日12时37分,万众期待的长征八号在海南文昌发射场首飞成功,本次运载的卫星当中包含由平安银行定制,国电高科研发的首颗金融界物联网卫星“平安1号”(天启星座08星)。(摘自:科技日报)

二、世界首列时速公里货运高速动车组正式下线

12月23日,国产世界首列货运高速动车组在中车唐山股份有限公司正式下线,在全球首次实现时速公里高铁货物快运,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的自主创新水平再攀新高峰。(摘自:央视新闻)

三、我国成年男女平均身高体重公布

12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在会上提到,我国18-44岁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7厘米和厘米,与年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摘自:观察者网)

四、超9万亿立方米!“亚洲水塔”水量初步摸清

近日,第二次青藏科考发布最新研究成果,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及周边高山地区,其冰川储量、湖泊水量和主要河流出山口径流量之和超过9万亿立方米,至少相当于个三峡水库的最大需水量。(摘自:中新网)

12月25日-26日

一、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举办

12月21日-23日,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在海南琼海博鳌举行,本届峰会主题为“乡村振兴美丽共享”。(摘自:央广网)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稳居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前三

商务部12月2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截至年末,我国对外投资存量2.2万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居世界第3位。(摘自:央视网)

三、世界首条“绿电高速”通过最后大负荷试验

12月23日,世界首条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输电大通道——青豫±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成功通过最后的大负荷试验,至此,世界首条“绿电高速”全部系统调试顺利完成。(摘自:科技日报)

四、浙江出台全国首部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

12月24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这是全国第一部以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摘自:北青网)

五、“天镜”投入运行保障气象业务高效稳定

12月21日,气象综合业务实时监控系统“天镜”投入业务运行。“天镜”具备供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气象业务全流程的实时监控能力,保障气象业务高效稳定运行。(摘自:澎湃新闻)

六、欧盟与英国就未来关系达成协议

当地时间12月24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携欧盟首席谈判代表巴尼耶举行记者会,宣布正式与英国达成“脱欧”贸易协议,为英国按照原计划在年结束“脱欧”过渡期扫清障碍。(摘自:北青网)

12月27日

一、刑法修正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26日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将于年3月1日起施行。其中,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摘自:中新网)

二、我国建成年产油气当量万吨大油田

12月27日,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年产油气当量突破万吨大关,超越大庆油田的巅峰产量,中国石油工业新的里程碑诞生,标志着我国首次建成了年产油气当量万吨级特大型油气田。(摘自:央广网)

三、中国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投入使用

12月26日,连接福州与平潭铁路的开通运营,我国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正式投入使用,我国桥梁建设者成功攻克“世界级风口”建桥的难题。(摘自:北青网)

四、银西高铁开通运营宁夏正式接入全国高铁网

12月26日,银川至西安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时速公里CR型复兴号动车组同步上线运营,标志着宁夏正式接入全国高铁网。(摘自:中青网)

五、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召开

12月23日至24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进会在贵州省遵义市召开。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摘自:中新网)

12月28日

一、我国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三号卫星

12月27日23时44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遥感三十三号卫星,本次发射任务的圆满成功也标志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年航天发射任务完美收官。(摘自:央视网)

二、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民主生活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2月24日至25日召开民主生活会,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创造性的鲜明品格,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是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科学指南。会议指出,我们党即将迎来百年华诞,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党始终坚守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习近平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党和人民事业长长久久推进下去,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把握政治大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摘自:新华网)

三、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通过

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并首次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写入法律,从年3月1日起施行。(摘自:澎湃新闻)

四、今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有望达32万亿元

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和国际市场份额双创历史新高,根据商务部最新统计,年,我国进出口总额有望达到32万亿元左右,较年增长30%。(摘自:中新网)

五、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位居第四属第三阵列

中国工程院等机构于25日发布《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年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位居第四,属第三阵列。(摘自:人民日报)

12月29日

一、世界第一拱,通车

12月28日,世界最大跨径拱桥——广西平南三桥建成通车。大桥全长米,主桥跨径为米,刷新了世界拱桥跨径记录,超越朝天门长江大桥(主跨长米),晋升为世界第一拱。(摘自:人民网)

二、今冬最强寒潮“冻透”中东部

12月28日开始31日,寒潮将自西向东、自北向南影响中东部大部地区,中央气象台发布今冬首个寒潮橙色预警,这是中央气象台年来首次发布寒潮橙色预警。(摘自:央视网)

三、联合国纪念首个防范流行病国际日

联合国12月27日纪念首个防范流行病国际日。第75届联大在本月初宣布,将每年12月27日定为防范流行病国际日。(摘自:新华社)

四、广东高速公路总里程超1万公里

12月28日,广东省9条新建成的高速公路集中通车。至此,广东省高速公路的总里程突破1万公里,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摘自:中青网)

五、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出炉

12月2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年)》,将于明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目录内药品总数2种,新冠肺炎诊疗药品纳入目录。(摘自:中新网)

六、我国国防法修订明年1月1日起施行

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国防法,自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国防法规定了我国国防活动的基本原则,明确宣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摘自:中青网)

七、空间站建造任务已全面开启明年春季发射核心舱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三步走战略,目前工程的“第三步”空间站建造任务已全面开启,我国计划在年上半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之后陆续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摘自:央视新闻)

12月30日-31日

一、第七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在长春启动

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大众冰雪季启动仪式在吉林省长春市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举行。本届全国大众冰雪季以“激扬中国梦、冰雪酝新篇”为主题。(摘自:北青网)

二、国内首个重组带状疱疹疫苗落地湖南

12月29日,国内首个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湖南省上市,并进行了首针的接种,意味着带状疱疹进入“可预防时代”,惠及5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摘自:澎湃新闻)

三、中宣部:授予"连钢创新团队""时代楷模"称号

中央宣传部12月30日向全社会公开发布以张连钢同志为带头人的山东港口集团青岛港“连钢创新团队”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荣誉称号。(摘自:人民网)

四、国家统计局:经最终核实年GDP比上年增长6.0%

12月30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关于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核实的公告。公告称,年GDP比上年增长6.0%。(摘自:央广网)

五、中国最大的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

12月30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自主研制的中国直径最大、装药量最大、工作时间最长的固体分段式助推器--民用航天3.2米3分段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地面热试车取得圆满成功。(摘自:中新网)

六、我国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公路桥正式通车

12月30日,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公路桥正式通车。这标志着我国首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的公路、铁路全部正式开通运营。(摘自:新华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xiuxianx.com/lydls/19885.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