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彩电市场大尺寸电视销量最大的是60+尺寸:但是,58/60/65英寸产品的显示面积只有英寸的三分之一上下。这就是很多消费者所讲「大而不大」。
那么突破彩电的大尺寸瓶颈,就真的这么困难吗?——答案在于,很难找到「兼顾」各种性能的技术路线。
平板和投影做电视的无奈
常规彩电产品的技术是液晶显示和OLED显示。这两大技术,在本质上而言「更容易小」,而不容易大!
因为,半导体显示工艺采用光刻的方法,在超薄的玻璃基板(0.3-0.5毫米)上构造像素点的TFT驱动阵列。一旦玻璃基板的尺寸更大,对设备可靠性、工艺成品率的挑战,就几何级数的增长。
尤其是对于未来派的OLED电视,还面临OLED材料涂敷的难题——即如何在一张巨大的玻璃基板上,绝对均匀的在数亿到10亿级别的亚像素结构上形成OLED材料薄膜。传统的蒸镀工艺,随着面积的增加,难度也是几何级数性的上升。
即便不考虑以上两个问题,单单就0.3-0.5毫米的玻璃基板自身的支撑和平整性,对于英寸的电视而言都是很大的难度:5英寸的手机,依靠玻璃基板自身应力就可以很平整,英寸电视则需要「框架均匀拉伸」才能保持平整度。
所以,液晶、OLED等显示产品,在中小尺寸如鱼得水,在大尺寸上却举步维艰。京东方在0.X级别的OLED显示产品上,能制造数亿的亚像素结构,却不能在超大尺寸OLED电视上实现真正量产——因为,光学加工、蒸镀加工、等离子加工等技术,天然对大尺寸「犯怵」。
半导体显示电视技术不能做到足够大,尤其是不能在-英寸上「持续突破」:因此,激光电视的机会来了——依托投影光学放大技术,这类产品理论上不具有「画面大小」的限制。
但是,理论上可以无限大的激光电视,也不是万能方案:第一,保证电视机化的效果,要有很好的抗光幕;第二,保证更大的显示画面效果理想,投影亮度需要足够高;第三,抗光幕效果好要求大角度倾斜投影,画面大则要求远距离投影,电视化效果则要求贴墙投影——这三点在镜头设计上完全统一是非常困难的。
考虑到以上几个方面,如果要在激光电视屏幕上实现尼特这样的传统液晶电视亮度,投影机光源就要媲美「工程机」,整个系统的成本不仅很高,而且主机体积一定不会太小——如果画面向英寸、英寸延伸,系统难度会随着画面面积几何级数增长。
因此,激光电视方案虽然在解决大电视方向上可行,但是,真实情况是「消费者更多采购智能投影机」这种传统投影产品,而非「技术和成本」两个难度翻几番的激光电视。
——————————————————————————
MicroLED杀到,大电视瓶颈只剩一个
11月4日,深圳商显产促会副会长单位——利亚德在主题为「大视野创未来」的利亚德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三款MicroLED「电视」。其中,售价元的英寸4K产品AI智能电视,一下子抓住了「大电视」观察家门的眼球。
MicroLED显示采用「模块化」拼合工艺——这就解决了两个问题:1.运输和进户的难题;2.尺寸有限的小模块更容易制造,大电视的批产难度消失。
MicroLED显示采用LED半导体技术——这成为了效果的保障:对比度、分辨率、亮度、HDR都能达到极高的水平;反应速度更是传统显示技术无法比拟、屏幕轻松实现极高刷新率;色彩覆盖媲美任何LED光源产品;更为重要的是「亮度」从大电视的瓶颈,变成了优势,实际上LED用于电视直接显示需要做的是「抑制过亮」。
「如果不考虑价格,MicroLED就是完美的家庭巨幕电视选择!」行业专家指出,利亚德MicroLED产品的问世,让-英寸电视机的瓶颈几乎只剩下一个,那就是「价格」!
但是,元的价格真的过分吗?让激光电视,在英寸上实现MicroLED能提供的平均亮度输出,成本恐怕只会更高!尤其是让激光电视实现MicroLED的像素点提供的HDR极限亮度输出,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与液晶等半导体平板显示产品比较,98英寸的索尼和三星电视价格在50万上下——这已经比此前的百万报价低了很多。也因为这个价格,行业认为,这些产品只是用来宣传,而非真的可以大量供给市场。同时,TCL刚刚推出的英寸液晶电视售价也是元!
尤其是与MicroLED此前产品的价格比较,利亚德此款产品「进步神速」:三星也有类似的家用产品计划,却一直没有公开报价;技术上类似的索尼黑彩晶LED屏,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贵的显示产品之一;国内其他品牌类似技术标准的工程显示产品,多采用几十万,乃至于百万的定价。
所以,利亚德MicroLED电视几乎唯一的缺点「价格」——其实也已经创造了历史。而且,这不是液晶百寸那种,降了10年之后的价格;而是一个新品类的历史首次登场价格:按照一般的价格规律,这应该是MicroLED彩电的「最高价了」。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市场规模的扩大,MicroLED进入更为平民的价格区间不成问题。
+英寸电视的三国格局要形成了吗
激光电视、MicroLED电视以及液晶电视的英寸化:这是科技产业最好的时代!消费者有更为充分和多元的技术选择,必然有利于市场的进一步快速发展。
但是,英寸似乎是一个技术分水岭:液晶电视几乎没有+的产品,最大只不过英寸。其下则是85/75两个主流尺寸。尤其是随着年75英寸的价格下降,70+产品有望突破、或者接近全年百万台的规模,带给液晶电视行业结构性的成长,更是预示着「市场对大彩电」的需求。
另一方面,过去两年比较流行的英寸以下,0流明+亮度的激光电视市场开始出现瓶颈——不敌液晶的成长。激光电视转向+成为大趋势。不过,在更大尺寸上,激光电视突破效果极限还有待考验。
MicroLED产品则刚刚正式登场。从技术演化讲,MicroLED没有尺寸限制,同时8K技术也没有投影机产品哪种「珠穆朗玛峰」式的瓶颈。4K产品价格也具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不够,MicroLED家用化是个崭新课题,从无先例,这一市场需要细心耕耘。
综上所述,三种大电视技术虽然有市场重叠,却也能通过价格等错位竞争。在市场选择更为充分的背景下,行业专家认为,过去10年,60英寸+液晶电视,从每年几万台,到现在每年-万台的成长格局,会在更大的尺寸空间上演。
「五年前,国内70+液晶销量一年不过3万台,而现在是一百万——谁能说再过五年,+TV不能有百万台的规模呢?」尤其是MicroLED技术,大规模解决了传统彩电技术挑战+尺寸的众多难题,更为彩电行业超大产品的市场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深圳商显产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