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利雅得 >> 利雅得旅游 >> G20框架下中国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实践
本研究提出全球治理中国话语分析框架,包括整体理念话语和参与实践话语两个维度,通过对G20框架下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实践的过程梳理,以参与实践话语和国家身份建构模型作为理论研究框架,以中方关于G20的讲话为样本,分析参与实践话语如何建构起中国全球治理积极参与者这一国家身份。
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的提出,是中国对世界治理话语体系的补充和创新,是中国提升制度性话语权的重要举措。中国方案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又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重点。年,中国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将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规划。年,“十三五”规划再次明确提出中国应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话语表达,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整体理念为指引,通过顶层设计和具体的改革倡议,如“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等,为全球治理提供更为积极有效的公共产品,以期树立起中国全球治理的积极参与者形象。
一
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话语构成:整体理念话语和参与实践话语
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话语,是指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和建设中,根据自身利益、国家身份、共同价值以及国际认知体系,从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出发,通过协商合作、建立共识、确定规则等方式,形成对全球经济事务与经济政策具有建设性、发展性的国际理念和具体的改革措施。由此概念出发,全球经济治理的中国话语构成可包含以下两个维度:宏观上表现为整体理念话语,中、微观上表现为将理念付诸实践的参与实践话语。整体理念话语包括了对国际格局、国际关系、解决国际争端基本原则的基本看法和价值体系,是在理性认识全球性问题实质和规律的基础上,协调和处理各利益方的准则,确立建设国际制度的基本原则,提供令人信服的伦理或道义动机。参与实践话语是在具体治理实践中形成的与理念相适应的规则调整、组织机构改革和解决具体经济问题的办法。
理念作为一国处理与他国、区域性、全球性利益的基本方针、决策和立场,是“解决(国际制度建设中)利益冲突的重要因素”,而理念的具体体现和作用发挥,则需要通过切实有效的行为方案来实现。美国学者朱迪斯·戈尔茨坦和罗斯特·O.基欧汉在《理念与外交政策》一书中提出,理念在政策的建立中所发挥的作用可以通过两个路径实现:一是选择出最符合其价值体系的行为方案、提议或改革措施;二是通过对国家和地区间发生的具体争端、国际事件的处理态度和方法寻求各国间的话语共识。也就是说,整体理念话语指导着参与实践话语的展开,而参与实践话语的建构过程最终实现整体理念话语的建构。
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全球经济治理参与实践话语的分析,来审视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理念的国内外认知和在新时期国际关系中的国家身份变化情况。
二
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实践话语与国家身份建构研究框架
参与实践话语的建构,是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过程中,在全球治理理念指导下,国内外官方、学者、智库和媒体等对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具体路径的解读和话语表达。朱立群在论及中国参与国际体系的“实践模式”理论框架时认为,“中国参与国际体系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参与实践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践主体关于国际体系及其相互关系的认知,最终表现为一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身份建构和认同程度。这种参与实践包括话语实践、联盟实践、学习实践、遵约实践、创新实践等。”这一理论框架实则尝试建构实践、话语、国家身份建构三者之间的关系。
国家身份,是指一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等,它包括角色身份(roleidentity)、个体身份(personalidentity)、团体身份(corporateidentity)以及类属身份(typeidentity)等不同指向。对不同类型国家身份的建构,是相互融合全盘考虑的过程,各国会根据本国发展的不同阶段、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互动的程度、外交战略的转移等内外影响因素,对国家身份不断进行定义、再定义甚至重构;而在参与不同领域的国际事务和面对不同的国际互动对象时,又会强调或弱化国家身份的不同方面。例如,中国在对全球性事务的参与实践中,在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市场的类属身份下,强调倡导者、引领者、主导者的角色身份;在和传统西方大国的互动中,强调负责任大国和积极贡献者的角色身份。
话语在国家身份塑造中的意义明显,话语叙述是一国身份被他者感知的重要渠道。在国际关系领域,建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学派都十分
基金项目:
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高校重大人文社科攻关计划项目“习近平全球治理观的理论建构和国际传播效果研究”(项目号:QN)的阶段性成果
(摘自《G20框架下中国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实践话语与国家身份建构》,《国际传播》年第4期)
延伸阅读:
中欧关系的投影:欧洲传播领域的对华认同壁垒——以PoliticoEuro涉华报道为例
《阿诗玛》在日本传播的历时性思考
海外学术视野中的孔子学院形象研究
文化他者视野中的“一带一路”——基于对四国在华博士留学生的访谈
关于南非主流报纸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报道的研究
关于澳大利亚主流媒体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报道的研究
关于沙特主流媒体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报道的研究——以利雅得报为例
试析全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
CGTN英语频道发展现状和优化建议
寻求共识尊重多元性——亚洲国家发展的独特智慧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促进各国经验交流的一次创新
人工智能时代国际传播中的数据隐私保护
《国际传播》是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主管、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和北京外国语大学协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
白癜风医院福州哪家好白癜风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