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利雅得 >> 利雅得气候 >> 斋月专辑我的朋友拉马丹
作者介绍:阿里·团塔威(-),叙利亚法学家、文学家兼法官,被誉为“二十世纪著名的伊斯兰宣教人员和文学家”,于年出生于大马士革一书香门第,其父穆斯塔法·团塔威是沙姆地区屈指可数的大学者,曾经担任大马士革法塔瓦秘书一职,其外婆一家也是人才济济,他的舅舅穆汗卜·丁定居埃及,创办了《法塔哈》和《热哈拉》两份报纸。
阿里·团塔威既师承于筛海们口传心授式的学习,也曾就读于官方正规学校,十六岁时家父去世,作为长子的他独自承担起家庭(母亲和五个兄弟姐妹)的重任,为此,中途辍学经商,后来,真主的意欲让他重返校园完成学业。
于年开始在报纸上撰写并发表了第一篇文章,之后便时不时地开始写文章发表于各报刊杂志,在十七岁的时候,便开始在沙姆地区的一家庭学校教课;年时,年仅21岁的他,上课的讲义就以一个小册子的形式出版。年开始在一所官方小学校任教,后来官方下令关停他担任编辑主任的《日子》报刊,之后继续任教到年,这期间由于自己在抵抗法国人期间表现出来的勇敢和爱国立场,而一度使自己身陷囹圄,不得不辗转于各个城市和乡村之间,从南部的筛海山到北部的如尔教堂,他几乎走遍了叙利亚所有地方。
年搬迁到伊拉克,在巴格达一所高中任教,后来也在一所宗教学校教过书,由于自己那一如既往的坚定立场和勇敢,很快又被迫搬迁到其它地方。在巴格达的这段时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表达了自己对巴格达的热爱。
后来又在多个地方担任法官一职将近四分之一个世纪(二十五年),也在其它地方参加过多次会议,其中有“阿拉伯人们援助阿尔及利亚会议”、“世界伊斯兰联盟成立大会”、“欧洲穆斯林学生会年度会议”以及年在古都斯召开的“伊斯兰人民大会”,也曾出访过巴基斯坦、印度、老挝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
年,前往利雅得当时名为“院校”的学校教书,次年不得不回国做肾结石切除手术,身体痊愈后返回到沙特王国,后来在麦加、吉达以及附近各地一共居留近三十五年时间,直到年归真。
一生著作甚奉,多达数十部,很多作品也是一版再版,多次印刷,今选译他曾经在《使命》杂志上发表的《我的朋友——拉马丹》这篇文章,文中以拟人化的方式把拉马丹(“斋月”之意)比喻成自己一生想念和牵挂的朋友,当自己年岁渐长时,逐渐发现世态炎凉,人心不古,由衷发出“拉马丹是否已经不在人间”的感叹,让今天的人们读来无不陷入一种沉思,有着一种不期而遇的共鸣。从中可以感受到他自己对儿时大马士革斋月景象的回忆,似乎把我们带回到那个久远而纯真的年代,让我们来和他一起回忆那段难忘的美好时光吧!
当我在懵懂的孩提时代,在大马士革相遇了我最亲爱的朋友;当我长大成青年的时候,开始了耕种土地,四处奔波;这时,我失去了我的这位朋友。盼望着与他再次相遇,我很爱他,为失去他我伤心不已,对他的思念与日俱增。你在哪里?我那名字叫“拉马丹”的朋友!
我四处打听他的踪迹,以一个小孩子都会的计算方式掐算着每个日日夜夜,当他来到时,我兴奋不已,欢天喜地,仿佛看见整个世界都在为他的到来而开心欢喜!
我曾在学校里看见他,拉马丹的学校仿佛就是一座清真寺,那里有诵读和记念,那里的人都很友善,老师对学生不再凶神恶煞,学生对老师也不会感到厌烦,拉马丹把我们的心灵和真主相连,拉马丹以来自真主的光亮照亮着人们的心田,大家都尝受到了信仰的甘甜。谁要是尝受到了信仰的甘甜,不会怒气冲天,不会行凶作恶,也不会对他人有所侵犯。
我曾在市场里看见他,市场里陈列的是拉马丹的货物,这些货物上布满着拉马丹的灵魂,驱走了人们内心的狡诈与欺骗,取而代之的是对真主的害怕与期盼;他们的嘴里不再谎言连篇,而是满嘴的“记念真主和求主饶恕”;在渴望真主和后世的时候,尘世的一切似乎都变得那么地眇乎小哉。人们不再担心商人把自己欺骗,或者是在货物上耍什么手腕,此种情形从早到晚都是如此,尽是那么地淳朴天然。当黄昏来临的时候,拉马丹在市场上露出了他的面容,人们的喜悦洋溢在脸上,以商贩特有的语气叫喊着他的名字:“家里封斋是吉庆”、“封斋的人,真主是你的保护者”、“真主是你的保护者,穆罕默德是你的先知”,然后你会发现人们便急急忙忙地赶往家里,有的顶着一盘煮熟的蚕豆,有的手持念珠,有的提着一串水果,也有的拿着一块面包,之后你会看到,有的人在目不转睛地盯着宣礼塔,有的人在静静地等待着开斋炮。当听见宣礼员的宣礼声,或者是开斋炮打响的声音时,然后转身进到屋里;而孩子们都聚集在大马士革的各个宽敞的院子里,当听到宣礼声时,就会喊叫道:“宣礼了,宣礼了”,然后像逃窜的羚羊一样飞奔回到自己的家里。
我曾经看见拉马丹,把四分五裂的心灵团结在一起,伊斯兰兄弟情义宛若一根纽带,呈现出一副完美的形态。黄昏降临的时候,人们像朋友般相互面对,问寒问暖,彼此寒暄,交换着椰枣和葡萄干,给开斋时还在路上、没有备好开斋的人们递上开斋的东西,哪怕是一粒枣,或是一颗葡萄干,本身不值什么钱,但那缔造的是一种友谊,表达的是一份情感,也喻示了一种更伟大的意义。
我曾一直看着拉马丹,开斋的时候,他让世界安静了下来,让人们停止了为顿亚而争吵,也停止了为欲望而倾轧,让人们都回到家里,把一家人聚在最香的饭桌前,那是一种最美的聚会,也是一所最好的学校。他们奔向开斋的宴席,而我孤零零一人在食堂里,里面看不见一个封斋的人,听不到宣礼声,也不见拉马丹的身影。
开斋时间结束时,拉马丹在伍麦耶清真寺——那是直到今天为止最庄严、最伟大、最美丽的清真寺——再一次呈现出他的庄严、伟大和美丽,在我小的时候,黄昏后我会去到清真寺,我发现寺里满满的到处都是人,到处都是学习的圈子,这点简直就像是终年白天的情形,我和我的朋友赛义德·阿富汗尼在这些学习圈子中流连忘返,聆听着老师、阿訇们的讲解,我目睹着这座清真寺的灯架、灯光和团体,这座清真寺从中午到后半夜,礼拜的情形从来没有中断过超过五分钟时间,常年如此,这是真主为这座清真寺的安排设置,直到今天,当内心信仰变弱、光阴毁坏后,依然保持着这种情形。我不会忘记那个巨大的枝形灯架,当时还没有通上电,燃的是灯盏,当伍麦耶清真寺的服务人员点燃其中一个灯芯时,另外近一千个的灯芯都会跟着点燃,他们会在矮小的木梯上围着它转,这种情景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宵礼拜后是间歇拜,我在这座清真寺看到了在真主的禁寺——克尔白昏礼拜时才会见到的情形,这种情形真的无以言表,只有亲眼目睹的人才会知道。
在伍麦耶清真寺礼间歇拜的人始终不会低于五千人,在最后五天时,多大一万五千人,不了解真相的人几乎会怀疑这个数字,但它确实是事实,大马士革人都非常清楚,其它见过伍麦耶清真寺的人也都知道这一点,谈论大马士革拉马丹最后几天,无论怎么夸张,都不会言过其实,也不会有丝毫的不实,真相几乎让你超出你的想象。在那辞别的夜晚,在间歇拜后,人们一排排地坐在高墙后面,宣礼员和唱诵员站起来,给大家以忧伤而感人的曲调唱诵诗歌,之后人们会反复吟唱道:“我们的月份,告别了我们,祝你平安;我们的月份啊,祝你平安”,对拉马丹的忧伤之情,让整个清真寺淹没在一片哭声中,地动山摇!
拉马丹的魅力,是多么地纯洁,它是尘世间心灵的乐园,我相信,菲尔道斯乐园中也将有类似的魅力。可是拉马丹去了哪里?要怎样才能回到我所描述的这些日子里?
我唯一的心愿,就是能够重返童年,在拉马丹里去享受清真寺的那种气氛,去呼吸它的空气,去品尝那份恩典。可惜的是,再也没有发现过这份恩典,我未曾有所改变,莫非是世道已变?
在寂寞的时候,我不停地搜寻着拉马丹,在清真寺,在市场,在学校,都没有发现,难道拉马丹已经不在人间?
如果真是这样,我只能说:“我们属于真主,我们终将归于他”!
当我失去母亲的那一天起,我就失去了心灵的慰藉;当我失去拉马丹的那一天起,我便失去了灵魂的安宁!祈求伟大真主赐福我的内心、我的母亲、拉马丹和我的灵魂!
????????????
尼罗河饮者赞赏
人赞赏
有效的白癜风偏方北京医院皮肤科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