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利雅得 >> 利雅得特色 >> 与时俱进利亚德重新定义MiniMicr
近段时间以来,资本市场上涉及MiniLED的概念股,可谓一路飘红,MiniLED这把火,烧得红遍半边天。从上游芯片厂到封装厂商,几乎每一家光电企业都在谈论MiniLED,但奇怪的是至今未对“MiniLED”的概念达成统一认知。
市场现状:
Mini/MicroLED定义各不同
从Mini概念的诞生看,MiniLED其实是作为MicroLED量产前的替代方案。LED显示屏行业也很早出现了MiniLED的概念,但此“Mini”却非彼“Mini”。
过去,对于Mini/MicroLED的概念,有的依据LED芯片尺寸50μm定义为真正的MicroLED,介于50μm到μm之间的属于MiniLED;有的依据芯片面积μm2;有的依据像素间距0.5mm;有的则以芯片最终是否带有衬底作为评判准则。
从易于技术迭代理解角度,上游和面板显示企业更倾向于从芯片尺寸、正倒装和薄膜转移(去衬底)来定义MiniLED和MicroLED;从易于大屏显示应用端理解角度,很多中游和LED显示屏应用企业则更倾向于用像素间距(Pitch)来定义MiniLED和MicroLED(屏)。
但是,不管是单一标准界定,还是多重标准规范,目前不少LED显示屏企业将P1.0以下的小间距产品笼统地称之为MiniLED,或简单将采用“四合1”集成式封装的显示产品,命名为MiniLED的方式都是不合适的。
行业要发展,统一认知是基础。如今,MiniLED概念的混乱,已经给公众对LED显示屏产品的认知造成了严重的混乱,因此,行业亟需对此进行相应的规范。
与时俱进:
重新定义Mini/MicroLED
重新定义Mini/MicroLED,明确相关标准,不但有助于大众认知,其实也是促进行业向下一代显示技术发展,从而推动我国LED显示应用产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利亚德技术研发相关负责人表示,应充分考虑产业链各端的实际量产能力,在定义Mini/MicroLED时也应该与时俱进。根据行业发展的现状和前景预判,利亚德率先对Mini/MicroLED显示界定出行业领先标准。
MiniLED显示:芯片两个维度尺寸均在~μm之间,通过倒装封装方式,采用普通或巨量转移方式生成显示产品;用倒装巨量转移方式生产的MiniLED显示将成为主流,成本更低。
MicroLED显示:芯片任意两个维度小于μm,采用倒装封装方式,巨量转移生成显示产品。
LEDinside行业报告关于MicroLED的产品定义
封装的方式目前则主要以ChiponBoard及Nin1的方式为主,封装形态则是取决于巨量转移技术与搭配的背板材料而定。
利亚德在Mini/Micro技术方面历经三年多的研发,于年上半年正式应用于实际产品。在利亚德看来,目前被普遍提及的MiniLED背光只是单纯背光技术,Mini/MicroLED则以显示基色方式直接作为像素。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给LCD提供背光,并结合Localdimming技术提高LCD对比度;而后者则以自发光形式呈现在幕前,两者对于LED的要求及模组设计方式也各不相同。同时,因为Mini/MicroLED技术关键在于巨量转移,所以,唯有掌握巨量移转技术才能够真正掌握未来的行业商机。
未来可期:
MicroLED将开创新蓝海
“MicroLED技术将来一定能够成为显示的未来,市场空间可以期待。特别是随着Micro巨量转移技术的日趋成熟,其市场空间将被逐步打开。”相信,市场对于MicroLED的技术地位和发展前景早已达成共识。
从大屏显示的角度看,如果说小间距让LED显示屏从户外转入室内,那么MicroLED则是能将小间距的概念带进超高清市场及消费电子应用的革命性技术,让LED显示屏从公共显示走进ToC消费级市场。
而从中小尺寸角度,MicroLED也能进入尺寸和PPI要求更高的手机、手表、VR/AR等应用,不同的应用场景将会有不同阵营的玩家主导,新技术最迷人的地方在于可以重构产业链,这意味着可以给各大阵营重塑品牌格局的机会。
在过去任何显示技术比拼无非在这几个领域:色域、功耗、厚度、响应时间和寿命;而在未来,显示技术还要比拼是否可以在显示面板上整合额外的功能——比如传感。
但是,LED若以LCD背光的方式,继续做幕后英雄,仍然会有几个局限:庞大的效率代价、曲折的色彩之路、过度的产业分工。
所以,与其说LCD下一代显示技术是OLED、MicroLED或是量子点,还不如肯定地说,LCD之后下一代显示技术一定是自发光。OLED势力最大,最先登场,但目前只在手机领域表现尚佳,因其有几个致命短板,分别是寿命、大尺寸瓶颈和稳定性;QLED因蓝光效率不佳,仍处于发展早期,只能先为其它技术提升色彩表现;MicroLED则因功耗低、亮度高、具有超高的解析度与色彩饱和度、响应速度更快,使用寿命更长、效率较高等整体出色表现在今年极为受期待,虽然制程工艺尚未成熟,但良率和效率的提升是相对可见的,相比于其它技术在材料先天缺陷系统问题,MicroLED瓶颈显然更容易突破。
利亚德在ISE展上展出8KMicroLEDVedeoWall
利亚德在年初美国CES展会上展出的PLANARMicroLEDY90S电视荣获“年度MicroLED电视技术创新金奖”
近几年小间距LED显示屏市场占比飙升,这一技术的出现,让中国成为了当之无愧的LED显示屏第一国,不论厂商实力还是整体体量,均站在世界的巅峰。
而小间距的概念用最直白的方式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提升显示屏的画质,即使近距离观看,也不会有马赛克感。而这背后的技术就是基于像素间距缩小,LED芯片同步也缩小,可以定义为MicroLED的雏形。
当显示采用MicroLED技术,不仅在亮度、分辨率、色域、反应速度和使用寿命上均有卓越的表现,而且因为没有前面提到的背光源、彩色滤光片等结构,可以做好接近无边框视角,屏占比达99.99%,外观及显示效果都将带来革命性的体验。
综合以上,光源即像素的MicroLED,是唯一不需要把像素填满显示界面的自发光显示技术。利用超强的寿命和效率的加持,不仅可以完全满足传统显示技术在色域、寿命、功耗、对比度等传统指标等竞争,还可以在未来显示技术需要整合其他交互功能的维度领先多个身位。
由于其他自发光能实现的,MicroLED基本能实现,而MicroLED能实现的其他显示技术则未必。所以,在可见的未来,MicroLED只要能够持续投入和技术进步,在窗口期内不断降低到有效市场成本,MicroLED将会是终极的显示技术。
利亚德与台湾晶电合资成立利晶微电子,加速推进Mini/MicroLED市场布局和行业发展
结语:
中国LED显示屏企业已经历了小间距的辉煌,这是所有企业共同努力才取得的成就,面对即将到来的以Mini/MicroLED时代,如果我们不想落伍,企业更应该团结起来,特别是联合产业链上、中、下游厂商共同推动相关标准的建设。
作为LED显示行业的龙头企业,利亚德身先士卒,率先与台湾晶电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利晶微电子,共同在无锡打造全球首个运用巨量转移技术实现最小尺寸MicroLED显示产品大规模量产的产业基地。目前,利晶微电子正在按计划推进基地建设。预计今年7月底完成公司厂房装修及设备调试,8月试产并逐步投产MiniLED背光显示及Mini/Micro自发光显示产品。
基地建成后,双方将加速研发和生产以倒装封装、巨量转移为主要生产工艺的MiniLED背光显示、Mini/Micro自发光显示产品,实现Mini/MicroLED显示模组及相关产品的产业化,从而摸索出Mini/MicroLED的行业规范和标准,从根本上维护LED显示行业的利益,也为LED显示行业正名。
参考资料:
[1].慧聪led屏网:《LED电视命名权旁落,MiniLED又要重蹈覆辙?》
[2].行家说Talk:《为什么说MicroLED是终极显示技术?》
[3].LEDinside相关行业报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