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利雅得 >> 利雅得地理 >> 伦敦严防死守却频繁遭遇恐袭,问题到底出在
自“9.11”后,各国都加强了针对原教旨恐怖袭击的防范,年巴黎“11.13”暴恐袭击事件后,欧美各国更纷纷严防死守,将大量人力、物力和技术手段集中在边境和口岸,以防恐怖分子像“9.11”和“11.13”事件的歹徒般“破门而入”,最新的举措,则是北美东部时间3月21日凌晨,美国国土安全部以“可能对美国国土安全构成威胁”为由,宣布禁止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埃及开罗、沙特利雅得和吉达、约旦安曼、阿联酋迪拜和阿布扎比、科威特科威特城、卡塔尔多哈机场的航班上旅客,将除智能手机外的任何移动电子设备托运或携带进入美国,而第一个“跟进”的国家则是美国的亲密伙伴英国,该国稍后宣布仿效美国的做法,对来自土耳其、约旦、黎巴嫩、埃及、突尼斯、沙特的航班施行这项禁令。当时两国有关部门都坦言,彼此间交换了情报,认为“有必要在近期严防死守”,甚至有人早就警告“伦敦发生暴恐事件只是迟早的事”。
然而不过几小时后,一起发生在光天化日之下的血腥暴恐事件无情地嘲弄了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Trump)和英国首相梅(TheresaMay)。
3月22日格林尼治时间14时40分左右,伦敦市中心威斯敏斯特区游人如织,这正是欧美传统的学校春假,短途旅行的旺季,更是一天中最适合出游的辰光,区内的大本钟、修道院、威斯敏斯特桥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远处的威斯敏斯特宫冠盖云集,下议员和内阁部长们正在开会,讨论包括“脱欧”在内的重要话题。
就在这时,一辆4X4“现代”SUV横冲直撞,在一片惊叫中碾上威斯敏斯特桥人行道,冲过泰晤士河,一头扎在威斯敏斯特宫外的栏杆上,随即一名身穿黑衣的男子手执尖刀冲下车,一番搏斗后歹徒殒命,一名警察也倒在血泊中。
图1、现场示意图
图2、警察将被击倒的嫌犯抬上救护车
由于事发仓猝,现场一片混乱,一度有传说称“歹徒有3人,2人当场击毙1人被捕”,BBC更曾言之凿凿,称“死者有5人”,但稍后伦敦警察局副局长罗利(MarkRowley)证实,嫌犯仅一人且已被击毙,现场统计死者为4人(两人被汽车碾压致死,1人系伤重不治的警察,另一人是嫌犯本人),伤者至少有40人,其中有许多外国游客、访客,包括至少一名中国公民。不过3月24日凌晨,英国警方宣布又有1名老人抢救无效死亡,这样一来,死亡人数真的变成了5人。伤者的国籍也已核实,其中包括12名英国人,3名法国学生,4名韩国人,两名罗马尼亚人,两名希腊人,以及德国、波兰、爱尔兰、中国、意大利、美国人各一名,有6人仍未脱离危险。
警方宣布了受害人的详细情况:被汽车碾压致死的是43岁英国教师弗莱德(AyshaFrade)和54岁的美国公民柯克兰(KurtCochran,前来和妻子共度结婚纪念日的游客),伤重去世的老者男性,75岁,姓名尚未公布,和歹徒搏斗牺牲的警察则是48岁的帕尔默(KeithPalmer,)。
图3、三名受害者
图4、“ISIS”宣布“负责”的视频
被击毙的嫌犯叫哈利德.马苏德(KhalidMasood,),年12月25日出生在英国东南部肯特郡,近期则近期居住在西米德兰兹的哈利德.马苏德(KhalidMasood,),此人年因“种族色彩的争吵”被逮捕入狱,年他住在苏塞克斯时被控用刀、棍殴伤一名22岁男子,再度被逮捕入狱。事发后ISIS宣布对事件负责。
事件尘埃落定,但争吵却刚刚开始:伦敦,这座饱经沧桑的“恐怖袭击靶标”,“严防死守”的安保重镇,“命门”究竟在哪里?
说伦敦是“恐怖袭击靶标”毫不夸张:年7月7日,G8苏格兰峰会开幕第二天,4名英国本土伊斯兰暴恐分子在伦敦市中心公交系统制造连环爆炸,导致56死、伤的英国史上最严重暴恐事件;年5月22日,两名本土伊斯兰极端分子在南伦敦伍尔维奇高呼极端主义口号,当众刺杀了1名英军士兵;年12月29日,1名极端分子高呼“圣战”口号,在东伦敦莱顿斯通车站刺伤两名路人……连同此次“3.22”,伦敦在12年内已发生了4次恶性暴恐事件。正因如此,特朗普“电子产品禁令”甫出,英国就第一个“跟进”。
然而事实证明“特朗普式防守”只适用于“9.11式暴恐”:外籍恐怖分子从陆、海、空边界、关口进入本国国境,用各种制式武器或管制军火发动群体性攻击。但伦敦的4次恶性暴恐,已知嫌犯几乎都是本国公民,有的甚至出生在英国,所用的武器也大多随手可得,从刀、棒到卡车、SUV,杀伤力丝毫不减,却越来越司空见惯、防不胜防。
事实上这种“腹心式袭击”很可能成为极端暴恐的“新常态”:ISIS发言人、著名恐怖首脑阿布.穆罕默德.阿德纳尼(AbuMohammedal-Adnani)年曾经在网络“洗脑”中公开煽动,“即便没有枪,没有子弹和炸药一样可以‘圣战’,你可以用各种借口约‘异教徒’单独见面,然后用石头、用刀、用毒药、用车……都可以杀死他。你甚至还可以把他扔下悬崖,或者赤手空拳地掐死他”。很显然,在一颗充满偏执、仇恨、暴力的极端主义头脑中,任何在普通人看来不过是正常交往和日常生活一部分的行为方式,都可成为恐怖计划的一环,任何在普通人手中用于工作、娱乐、社交的普通事物,都可变成致人死命的凶器。甚至哪怕什么武器都没有,只要这种“看不见的凶器”根深蒂固存在,惨剧就随时随地可能发生。
既然“特朗普式防守”不灵,那么别的呢?
如今政客们正抨击军情系统的颟顸,认为他们“预警不够”,让“已经上了黑名单的人”成功得手。但正如有关方面所言,尽管马苏德列名军情五处(MI5)“有从事恐怖主义危险”白癜风哪家医院好中科白殿疯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xiuxianx.com/lyddc/14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