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利雅得 >> 利雅得历史 >> 数次入冬失败天气又冷又热,2招1碗汤让
在中医里面‘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有‘正气’、‘邪气’,还有引发疫情的‘疫气’。近几年,每到冬季的时候,我都会在直播里面提醒家长,要警惕‘非时之气’。今天就跟大家说说,什么是‘非时之气’,应该如何防范这种容易让人生病的‘气’。
气候致病,主要分为“时令之邪”和“非时之气”。春暖、夏热、秋凉、冬寒这些是应节的正常气候,其引起的疾病,多数只是普通的外感病,这就是时令之邪。
“非时之气”,多数是气候的明显异常,比如冬天暖,春天冷,夏天突然大风降温,秋天不凉反燥,这种冷热失常的气候变化,就是“非时之气”。换季时,如果天气变化剧烈,乍寒乍暖,也属于“非时之气”。好像最近的岭南地区,已经到了“三九天”都没有入冬的感觉,街上也看到不少人穿着短裙短袖,这就是明显的“非时之气”,家长要警惕起来,细心照顾孩子的起居饮食。
一般来讲,过敏体质、有过敏性疾病病史、肺炎病史和反复呼吸道问题的孩子,再遇上“非时之气”就会很容易生病。剧烈的气候变化非常考验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这类孩子对外界调节能力本来就很弱,所以一变天就会中招。
“非时之气”常是疫病的先兆之气
《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所言:“夫时气病者,此皆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由此可见,气候反常的“非时之气”,最容易产生疫疠之邪。
疫疠之邪也叫“疫气”或者“异气”。古人认识到疫气一般都带“毒”,是一种迅猛狠厉的传染病,致病率和致死率都很高。而现代医学常说的“病毒”,也反证了疫气带“毒”的理论。我们现在面临的新冠肺炎、病毒性肺炎、非典型肺炎、流感、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最近高发的诺如病毒等都是古中医说的“疫病”。
疫气的特点是“一气一病,症状相似”,空气、食物、水等都是其传播媒介。例如,新冠病毒,极易传播,可在社区大面积爆发,早期表现相似,以发烧、咳嗽为主要症状,同一社区内患者的症状都非常相似。
●体质弱、过敏体质的孩子最易感染“非时之气”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卫气衰弱的孩子,在“非时之气”横行的季节最容易得病。
上文提到,在“非时之气”横行的季节最容易出现疫气,疫气是侵入性很强的病邪之气。一般的外邪,首先侵犯的是人体体表,从毛孔而入,病邪多停留在肌肉腠理,病情也较轻;而疫气从口鼻而入居多,直接袭击人体的脏腑,脾、肺二脏往往首当其冲。“脾开窍于口”,若疫气从口入里,就会腹痛、腹泻、呕吐不止;“肺开窍于鼻”,疫气从鼻侵袭,就会内伤于肺,肺气不得宣发,气机逆乱,津液布散失常,聚而成痰成涕,壅滞在肺、鼻部,出现流鼻涕、咳嗽等症状,这也是流感的常见症状。
每年的流感、诺如病毒都率先集中在学校和幼儿园等孩子聚集的场所爆发。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孩子的形体和卫外之气不充实,很容易受到病邪之气侵袭,因此我经常提醒家长,每当“非时之气”出现就要警惕,要及早做好对孩子的顾护,才能防范于未然。
如何应对非时之气?
中医应对非时之气,主要原则有两个:一“避”,一“存”。家长能在日常生活中同时做到这两点,可以减少孩子生病的几率。
●原则1:“避”开病邪之气
《黄帝内经》里就明确说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意思就是,病邪往往像盗贼一般,悄无声息地乘虚而入,俗话常说“避之则吉”。家长如果发现了“非时之气”,就要注意选择躲避。
1、季节变换、气温骤变时要合理出行:要合理选择孩子的出行时段,减少孩子在户外的活动,尤其是阴霾天或天气不好的日子尽量不出门,避免前往人多聚集、密闭不通风的地方。如果非出门不可,就要注意随时增减衣物,孩子出汗了要及时擦拭背部,孩子的后背属阳,让后背保持干爽温暖,一身的阳气就会强盛,就可以抵抗寒邪。
2、非时之气,气候反常时要注意防护:雾霾天气或者冬季天气突然温暖,冷热失常之时,家长务必要让孩子带好口罩,更不应该让孩子在户外疯玩,以免“异气”从口鼻而入。
曾经有个家长来看病,说孩子鼻炎咳嗽刚好,怎么没两天又复发了,细问才知道,原来孩子前一天去了游乐场,疯玩疯跑,当晚又开始出现了不适。孩子在病愈期,要静养为主,着急让孩子外出游玩,会让孩子病情反复。
●原则2:“存”正气,护脾胃生化之源
疫气、“非时之气”侵袭孩子的方式以“口鼻而入”为主,这正是最考验孩子免疫力的时候。人体的免疫力与“卫气”有关,《医旨绪余·宗气营气卫气》说:“卫气者,为言护卫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也。”意思是,卫气能保护人体免遭病邪侵害。
《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卫气就像人体的精锐部队,巡行在脉外和人体体表,防御外邪入侵;“肺主一身之气”,与卫气相通,而脾胃就是为肺气和卫气提供“粮草”的粮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脾胃作为后天的生化之源,直接决定了肺卫的“战斗力”。保持孩子的脾胃运化功能,才能保证“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1、控制消化,减少积食
家长要每天用好“10秒判消化”,观察孩子的舌苔、口气、大便、睡眠,如果其中一项出现异常,就证明孩子有积食,要及时消食导滞。因为孩子在积食时的抵抗力是最差的,此时更容易咳嗽和感冒,所以积食时一定要及时干预,家长可以给孩子用新三星汤消食导滞,搭配2~3天素食,减轻脾胃消化负担,恢复脾胃生化运化的功能。日常也应该每周安排1天新三星汤+素食,预防孩子积食,脾胃运化得利,肺卫补给有保障,才能让孩子少生病。
2、消化好时要补益脾肺
在孩子消化好时要积极地健脾补肺,在这里给家长推荐一个适合孩子健壮脾胃的食疗方——健脾养胃方。健脾养胃方由白术、山药、谷芽、陈皮、太子参组成。白术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山药能健脾补肺,固肾益精;谷芽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陈皮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太子参能益气健脾,生津润肺。家长在孩子消化好、无病痛的时候,可以安排每周1~2次。
健脾养胃方
材料:白术15克,山药10克,谷芽5克,陈皮1克,太子参5克
功效:健脾消食,燥湿利水,又能补益脾肺,益气生津。
宜忌:
◆适用于体弱、易患病、面色差、胃口差的孩子。
◆山药的黏液可能致敏,食用时一定要煮熟。
◆3岁以上辨证服用。
◆蚕豆病可以用。
更多调理食疗方可查阅
《儿童食疗大全电子课》
▍推荐产品
目前,活动仍在持续!“许暖儿脐贴”第2盒半价!有需要的家长迅速扫码订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