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

郑贞张韵菲吴建余华兄弟中的叙

发布时间:2021/10/31 14:49:22   点击数:

[作者简介]郑贞,博士,陆军工程大学副教授。张韵菲,硕士,陆军工程大学基础部副教授。吴建,博士,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

[文献来源]《译苑新谭》,(1):-.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当代先锋小说英译及其在英语世界的接受研究”(项目编号:17CYY)和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小说英译母语—非母语译者词汇使用对比研究”(项目编号:17YJC)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从小说叙事类型的视角出发,对余华的代表作《兄弟》中的叙述视角和意象两个方面进行考察,评价其对人物、地点及事件产生的影响,并由此表达了作者/叙述者的写作或叙事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因此,我们应予以重视,以便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并通过对语言的操控在翻译中实现更好的传达与再现。

一、引言

余华是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日文等多种文字在海外出版。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更是同时入选中外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继《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之后,沉寂了十年的余华带着这部长篇巨制《兄弟》重新回到了公众的视野。《兄弟》以江南小镇两兄弟李光头和宋钢的人生经历为主轴,将“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历史背景置入小说,反映了社会各个阶层在历史涡轮中的人性蜕变。余华的《兄弟》上下部分别于年和年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随后在国内外普通读者中间和文学界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有学者称“年和年的文学阅读,无疑成了余华的‘兄弟年’”(栾梅健,:10)。随着法文译本Frères的出版,《兄弟》于年在法国掀起了一阵热潮,“一些重要的媒体用罕见的篇幅和力度向法语世界推荐一位外国作家和一部外国小说”(蔡丽娟,朱志红,王侃,:),并于10月份获得了法国首届“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PrixCourrierInternational)。《兄弟》英译本Brothers由罗鹏(CarlosRojas)与其妻子、哈佛大学东亚系周成荫博士(EileenCheng-yinChow)合作翻译而成。该译本于年年初由美国兰登书屋(RandomHouse)和英国麦克米伦公司两大出版巨头出版,在英语世界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兄弟》是继《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和《在细雨中呼喊》之后,余华被翻译为英文的第四部长篇小说。《兄弟》译本出版数月内,大量评论刊发在英美各大主流媒体上,包括《时代周刊》《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纽约时报书评》《洛杉矶时报》《美国国家公共电台》、英国《泰晤士报文学增刊》《卫报》等。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书评就达二十余篇,参与评论的有杂志主编、作家、翻译家、评论家、社会学家,可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xiuxianx.com/lydly/2283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