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

世界读书日看看27位戏剧大咖都在读什么书

发布时间:2021/11/4 8:51:04   点击数:

点击上方蓝字→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置)标(顶)”

年,国际出版商协会将4月23日正式确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今天是第25个世界读书日。

“人要多读书”——笔者从来不认为这是一句鸡汤废话,这是人类赤裸裸的欲望。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想方设法获取知识。因为知识的缺乏会形成一种极端、粗陋、强制的偏见闭环。

笔者越来越爱看史书。那能让你看到历史和现代的交织,世俗与哲理的关联。正在发生的困惑,很多也能在其中得到答案。

人人都认为自己在思考,其实只是在剪辑世间万物的碎片去形成有利于自己阅读理解的偏见。我们只能不断磨砺镜片,获得世界运行的基本常识与逻辑,通过相对靠谱的推理,让眼里的世界变得像素相对更清晰一点。

说得俗点,知识的附加值是带你走上食物链顶端的武器,让你收获名誉、权利、金钱、人脉,一切的一切。

从另一角度,知识带给人的自我强大,其意义在于能有更多选择权。选择权的高级属性有时不体现在物质上,而在于精神层面。无论好与坏的人事物出现,如果你的自我弱小,则永远是被动的,因为做出这些选择的不是你,而是被弱小意识驱动起来的欲望。

技术带给现代人巨大的信息量,互联网让人们能够探索更广阔的世界。快速便捷的知识分享既有优势,亦有负面效果。

书、阅读器、方便面。碎片化的金句代替书籍席卷朋友圈。因为对速成的迷恋,越来越多人与书的关系,从“长相厮守”变成“一夜情”。好学之人和信息蔽塞之人的思想差距,被技术越放越大。

疫情期间,大多数人多了被迫刹车“慢下来”的时光。这使很多人能够捧起那些一直想读却还未读的书。

谁都明白读书能给人滋养,但越来越多人觉得“滋养”的过程太慢太难了。正因为缓慢艰难,书籍才更有价值,那白纸上的一行行油墨,散发出无数作者阅历与见闻的气味,用一个人的孤独照亮另一个人的孤独。

人类的悲欢有时是可以相通的。前提是得有“书籍”这样存在于精神孤岛之间的海岬。

笔者临时起意,特邀了27位在戏剧界极具影响力的戏剧人,列出几本近期正在阅读的书。他/她们的身份是编剧、导演、演员、舞美、学者、评论家,他/她们创作出大量引领与影响中国戏剧发展走向的戏剧作品。

这些戏剧人,他们在艺术创作中灵魂丰饶得如同黄金万贯,如同开办几十年家底丰厚的老书店,才会形成有别于快餐式“网红书店”的独立审美。因此,笔者强调了不要列那些“让别人去看的书”,而是要他/她们“自己想看的书”。笔者想要看真正在影响他们生活与思想的书籍。

本碍于篇幅和筹划时间过短,笔者却毫无预料地获得了他/她们的大力支持。短短一天时间,很多老师在繁杂工作、生活之余,给予远超笔者字数要求的分享笔记。例如张曼君导演与陈蔚导演,第一时间给予我最完备的图文资料,以专业执着的态度反复推敲文字的精准。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徐翔老师和刘杏林老师,笔者一直看着他们直接或间接给予的书单,从在校学习期间到走上工作岗位。有时候人会因为某一位向导、某一本书籍,改变了对世界的看法,进而影响了自己的人生。

这一篇文章相当长,读起来却相当生动有趣,笔锋交汇处,读书之人或静默或激昂,可见诸位之鲜活个性。

欢迎大家踊跃留言,告诉我们你正在读的书籍。

赵妍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编辑部总编

中央戏剧学院舞美设计博士

荐书人名单

曹林、陈蔚、高广健、季乔、李宝群、李伯男、李建军、李静、林克欢、林荫宇、林蔚然、刘杏林、刘科栋、吕效平、马路、濮存昕、任冬生、佟睿睿、王晓鹰、徐翔、严文龙、杨婷、易立明、张敞、张曼君、张庆山、赵淼

(按姓氏顺序排名)

曹林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会长

《安迪·沃霍尔的哲学》

安迪·沃霍尔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7月版)

我读书范围杂,随便列举几例,供参考。封闭交通的前一个星期去欧洲参加国际会议,路上带了本《安迪·沃霍尔的哲学》,安迪以自己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推及一个时代的哲思。行程中行李箱在瑞典被盗,书也没了。这是我少有的读了两遍以上的书,特此推荐。但有一点不解的是,出版商在书的前面放了两篇序言,分别是陈丹青和徐冰写的,不知道这两位老兄是否仔细看过全部内容就动了笔,各位自己看看就知道了。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王力主编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年11月版)

疫情禁足,倒也成全了静心读书。近三个月看过的书,列几本印象深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第4版)》,我这种生于六十年代的人,应该自觉补补基础课。

《文明论概略》

福泽谕吉著

(九州出版社年10月版)

了解“日本近代教育之父”的启蒙教育思想。

《现象》

杉本博司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年1月版)

看看人家怎么站在历史与传统的高度上审视当下的时间与空间,这一套书还有《艺术的起源》,《直到长出青苔》,一路看下来可以完整理解其世界观和方法论。

《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

尼尔·麦克格雷格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年4月版)

《哗众取宠》

格雷森·佩里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年6月版)

还有两本有趣的小书,一本是《莎士比亚的动荡世界》,作者曾担任伦敦国家美术馆馆长及大英博物馆馆长,他眼里的戏剧艺术相当有趣。另一本是《哗众取宠》,这位当今的“异装癖”“网红”校长(伦敦艺术大学)曾获得过透纳奖,把当代艺术这团乱麻理的清清楚楚。不过这本书被翻译玩坏了。

陈蔚

著名导演

中国音乐学院表演教研室主任、教授

《止于至善》

横山书院横山国学大讲堂编委会

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喜欢有空的时候捧一本书看,内心就非常笃定安宁。

今天向大家推荐二本我没有读完的书,第一本书名《止于至善》。由横山书院横山国学大讲堂编委会精心挑选了10余位专家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演讲实录,结集出版,缘起(代序)就吸引了我。“止于至善”其意为:修身育人,都必须达到完美的境界而毫不动摇。止于至善,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这让我警醒,作为一名老师和导演,我是否做到了“止于至善”呢?非常惭愧的是从春节开始到现在,我还没有读完读懂这本书,有些章节我在反复研读。陈洪校长的《周易》与人生智慧。湛如教授的《佛教要旨辨析》。汤一介先生的《儒家伦理与中国现代企业家精神》。乐黛云先生的《文明冲突与文化未来》。宗舜法师的《禅茶—吃茶去的前世今生》等。这些章节不仅可以让人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还对学员的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提出了谆谆教诲。

《我心归处是敦煌》

樊锦诗——口述

顾春芳——撰写

第二本书正在看,书名《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由樊锦诗先生口述,顾春芳撰写。樊先生是我的偶像,我一直有一个心愿,想把她的故事写成一个歌剧。年两会期间,有幸在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湛如教授的引荐下,与樊先生相见,交谈甚欢!同行的,还有歌唱家吕薇和编剧钱晓天。读这本书的时候正是我作为一个武汉人“疫情综合症”最严重的时候,吃不香睡不着,内心烦躁,浑身难受。每当看见封面上白发苍苍樊先生的照片,她坚定慈祥的目光仿佛在告诉我:以不变,应万变。我就有无限的力量去战胜疫情带来的一切变化。4月19日,我读到页,上面这样写到: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活着的理由,有意义的活着的理由,以及促成他所有爱好行为来源的那个根本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终可以坦然的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死亡。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

高广健

国家大剧院舞美总监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副会长

非常愉快能借“世界读书日”与朋友们分享自己最近读过的一些书,推荐其中三本。平时自己喜欢看些历史方面的书,重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xiuxianx.com/lydly/22851.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