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

无花果隐瞒真理沉沦族教

发布时间:2020/9/1 13:10:10   点击数:

《古兰经》每章都以尊名词开始,中国穆斯林习惯译为“奉普慈特慈的真主之名”,或者译为“奉普慈今世独慈后世的真主之名”。根据他们的解释,真主的仁慈分为两种,对今世是普慈的,对后世是特慈的,即对今世无论穆斯林还是非穆斯林,真主都会仁慈的对待,供给他们衣食俸禄,维持他们的生命延续。而到了后世,这种仁慈就只归穆斯林独有,真主只慈悯穆斯林,而会将其他人打入火狱。

先不讨论后世的特慈,仅仅对今世普慈的理解,就应当走出习惯的误区,进行重新的思考。不错,真主的确是普慈今世的,然而这种普慈绝不仅仅是指物质层面的普慈。在许多人眼中,真主在今世不光慈悯穆斯林吃穿饮食,还慈悯非穆斯林同样的东西,即使非穆斯林不崇拜真主,真主仍然使他们吃喝享用,不会立即惩罚他们。然而理解仅止于此,他们却忽视了真主另外一方面的普慈,即宗教的普慈,引导的普慈。

很多人看来,真主在今世的普慈,不论穆斯林还是非穆斯林,都会获得衣食俸禄上的恩赐,至于伊斯兰教,则是真主专门赐给穆斯林的恩赐,而非穆斯林不会获得。

如果仅仅这样理解,就完全误解了普慈的广泛含义。根据《古兰经》的叙述,真主绝不仅仅是在衣食俸禄方面普慈世人,而引导的施行,先知的派遣,经典的教化,也都是在普慈的范围之内的。

真主为了引导世人走向正道,在每个民族之中都委派了先知,在漫漫的历史长河里,陆陆续续来到人类各民族施行教化的先知前后超过十二万之多。虽然《古兰经》并没有详述各民族的先知名单,但是在经中早已明言:每一个民族,各有一个使者。(0:27)从古到今,多少民族逝去了,又有多少民族诞生了,然而无一例外的是,任何一个民族都没有错过真主的慈悯,每一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先知曾经来临,有的民族之中的先知数量甚至远不止一个,而是数十个之多。

很多人在谈到先知问题的时候,总是非常武断地给出结论,认定中华民族或者说汉族之中从来没有先知出现,他们的理由是从汉族人的古籍之中找不到一句宣传“俩一俩海,因兰拉乎”的话语。

这些人根本不动脑子考虑一下,只有最后的先知穆罕默德是阿拉伯人,而在此之前所有先知都来自不同民族,倘若真主在汉族之中拣选先知降示经典,怎么可能降示一本汉族人看不懂的阿拉伯语经典呢?《古兰经》指出:

我不派遣一个使者则已,但派遣的时候,总是以他的宗族的语言[降示经典],以便他为他们阐明正道。(4:4)

同理,真主若在汉民族之中派遣先知,必然会使用他们民族自己的语言即古汉语来降示经典,而经典之中对真主的称呼,也必然会使用汉语的词汇,不会使用阿拉伯语的词汇。事实上,古汉语典籍之中遍布中国古人对一神的敬畏,先秦之前的古人崇拜独一的主宰,他们称之为“帝”、“上帝”、“天”、“上天”。他们懂得用斋戒、沐浴、祭祀、祝祷等方式来崇拜上天,他们有严格的祭天礼仪,他们远离偶像,虽然自汉代产生了道教,传入了佛教,但古代的官方却一直传承着对上天的崇拜,直到如今,祭祀上天的祈年殿里也见不到偶像的踪影。

一些穆斯林卫道士们从不考虑这些东西,你若胆敢在他面前提一下中国古代有过先知的事情,他会当即大发雷霆,将一顶异端邪说的帽子扣在你的头上。然而,既然各个民族都有先知,为什么中华民族不可以有过自己的先知呢?为什么真主能在小小的以色列民族之中陆续派遣十多位先知,而却要偏偏错过这拥有亿万百姓的中华民族呢,在长达五六千年的岁月里一任他们在黑暗之中摸索挣扎?

否定真主在中华民族之中派遣先知的人,实际上是在否定真主的普慈,同时也否定了《古兰经》的明文,之所以能够颠倒黑白否定经典,不是因为他们在虔诚地保卫宗教的正统,而是因为他们骨子里的民族主义在作怪。

像犹太人一样,只认为自己的民族受到过上帝的启示,被上帝当作唯一的选民,而其他民族绝没有先知出现。狭隘的穆斯林们也认为先知们都出自阿拉伯地区,全部说的是阿拉伯语,至于印度、罗马、希腊等民族,都绝不会有先知出现,更毋宁说他们所瞧不起的甚至被他们当作污秽的汉民族了。

否定其他民族产生过先知的必然结果,就是否定其他民族有信仰伊斯兰而得救的可能性。否定了真主对其他民族的引导,当然就是在否定真主的普慈。他们认为真主供给这些可恶的“卡菲尔”有吃有喝已经是普慈今世了,怎么还会慈悯他们与我们一样的教门呢?

然而,宗教是真主赐给全人类的,经典也是真主赐给全人类的,先知穆罕默德的到来,也正是为了慈悯全人类:我派遣你,只为慈悯全世界的人。(2:07)

真主使伊斯兰成为全人类的宗教,而穆斯林却将之当作本民族的专利。真主将《古兰经》作为对世人的引导,而穆斯林却将之当作自己的祖传秘方,从不传给外人。

犹太人亡国之后流散到世界各地,他们与其他民族杂居在一起,但却不吸收其他成员加入犹太教,理由很简单,犹太教是专属于犹太民族的宗教,外邦的贱民是没有资格加入的。先知时期的麦地那阿拉伯人就与犹太人世代为邻,然而当地的犹太人却对他们影响甚微,即使他们也使用阿拉伯语,但阿拉伯人仍然不了解他们的宗教而继续信奉偶像,犹太人却在自己的会所里崇拜着独一的耶和华。

今天的穆斯林社区或者穆斯林村庄往往都有零零星星的非穆斯林同胞与之杂居,他们甚至居住在清真寺的隔壁,但穆斯林却并不向他们传教,不吸收他们入教,有的甚至在回坊居住了好几代,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穆斯林相似,像穆斯林一样不吃猪肉,然而除此之外,却仍然对伊斯兰一无所知。

回回穆斯林不向汉族人传播《古兰经》,从不把《古兰经》拿给他们阅读,理由有两个,一是认为《古兰经》是专门给穆斯林降示的,外人不得阅读;二是认为他们没有大净,身体是污秽的,不能让他们弄脏了纯洁的经典。

莱麦丹月中,开始降示《古兰经》,指导世人,昭示明证,以便遵循正道,分别真伪。(2:85)

此段经文,非常清楚地指出,古兰经是为指导“世人”而降示,类似的教导在经中可谓比比皆是,无一例外的强调,《古兰经》是真主降示给全体世人的经典,而绝不是某一个民族的专利。

《古兰经》上有大量经文,以对世人的召唤开头,例如“世人啊!你们的主,创造了你们,和你们以前的人,你们当崇拜他,以便你们敬畏。”(2:2)

真主在这节经文之中召唤全体世人,要求他们崇拜真主,可是历史已经过去一千多年了,却仍然有大量的世人不认识真主,更不知道真主在经中曾经召唤过他们。如果一个播音员把领导针对广大观众的讲话录音私藏在自己的抽屉里,不给大家按时转播的话,这个播音员肯定会受到严厉的处分。而自私的穆斯林们却没有把真主的讲话转播给广大听众——“世人”,而是将其藏在了自己的家里,用精美的皮套包装起来,放在带有锁子的玻璃柜橱里,这行为又该如何呢?

除了针对世人总体性的教导之外,《古兰经》还分别对不同阶层和不同团体的人群发布过教导。《古兰经》对游牧的贝杜因人有过教导,对受考验的妇人们有过教导,对信奉尔撒的基督徒有过教导,对以色列的后裔更是频频施教。

信仰尔撒的人们啊!你们应当敬畏真主,应当信仰他的使者,他就把他的恩惠加倍赏赐你们,他就为你们创造一道光明;你们将借那道光明而行走,他就赦宥你们。真主是至赦的,是至慈的。(57:28)

根据马坚先生的译解,这节经文是针对信奉耶稣的基督徒们发出的召唤。然而,以中国五千万基督徒为例,知道真主的这句召唤的又有几个呢?之所以他们不知道真主在经典之中召唤过他们,原因很简单,穆斯林从未把这句召唤让基督徒们瞧过一眼。

相反,基督徒的圣经之中并没有对穆斯林的召唤,而基督徒却将它一次次塞进穆斯林的手里,除此之外还有各种传单、光盘以及专门为穆斯林书写的小册子。如今,他们甚至有板有眼地组织起了专门针对穆斯林进行传教的回宣运动。

在传教的觉悟方面,如今的穆斯林堕落得连基督徒都不如,他们严重的违背了真主的教导,堕落的有如那些曾受天经的人:

当时,真主与曾受天经的人缔约,说:“你们必为世人阐明天经,你们不可隐瞒它。”但他们把它抛在背后,并以它换取些微的代价。他们所换取的真恶劣!(3:87)

今天,曾受天经的人不再隐讳自己的“天经”了,而穆斯林们却如他们一样,将神圣的天经隐瞒在自己的群体,甚至连自己的同胞也不知其意,而只将其当作搭救亡人的工具,换取钱财的摇钱树。

有的人进行辩解,说不是他们不给别人看,是因为别人没有大净,会弄脏了《古兰经》。然而他们不去思考,非穆斯林怎么可能有大净呢?倘若想让他们有大净,不让他们看《古兰经》而后加入伊斯兰,又怎么可能有大净呢?

穆斯林陷入这样的悖论之中,岂不知在伊斯兰大法之中根本没有这样的规定。先知素莱曼曾经把写有尊名词的信件寄往崇拜太阳的示巴女王那里,而先知穆罕默德也曾经把写有经文的信件,致信给不信伊斯兰的波斯国王和罗马国王。

事实上,阅读《古兰经》必须有大净,是在后代的教法学家那里做出的主张。《古兰经》上从未有过这样的规定,“只有纯洁者才得抚摸那经本。”(56:79)这节经文所指的是心灵的纯洁,才能接触《古兰经》的真义。而不是指的具备大净,因为该节经文降示在麦加,而大净的经文却是在而后几年的麦地那降示。

即使后代教法学家所要求的具备大净阅读《古兰经》,也只是针对穆斯林,《古兰经》上关于大净的教导:信道的人们啊……如果你们是不洁的,你们就当洗周身。(5:6),即冠以“信道的人们啊”开头,非穆斯林无须遵守此项规定,何况他们不阅读《古兰经》,又何从知道这项规定呢?

害怕非穆斯林因为不洁净会亵渎《古兰经》的人,岂不知正在因为自己的不义而做出最大的亵渎,他们将饱含智慧、字字珠玑的天经拒绝示人,导致今天的中国十多亿人没有阅读过《古兰经》,穆斯林自己却绝不会想起来印刷一部分经书散发给非穆斯林,或者出售给非穆斯林,他们只会将《古兰经》的意思隐讳起来,只将原文诵读在活人的场合用来搭救亡人。中国的非穆斯林为了研究阅读《古兰经》,只得在9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了马坚先生的《古兰经》汉译本。

就这样,《古兰经》成了地道的“穆斯林的经典”,或者说“穆斯林用来搭救亡人的经典”,而难以成为广泛普及人人皆懂的人生法典。

与此同时,清真寺也因狭隘的穆斯林们的把持,而无法对教外同胞敞开大门,许多非穆斯林在清真寺的门前望而却步,因而丧失了这唯一可能了解伊斯兰的机会。

真主并没有仅仅命令穆斯林崇拜他,在《古兰经》经文中,真主明确要求全体世人都要崇拜他:世人啊!你们的主,创造了你们,和你们以前的人,你们当崇拜他,以便你们敬畏。(2:2)

清真寺是崇拜真主的朝房,因此无论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记念真主的尊名。前年与穆斯林进行对话的罗马教皇本笃十六世,就曾经站在伊斯坦布尔的蓝色清真寺里与穆斯林一起祈祷。

先知时期的清真寺,穆斯林可以前来,犹太人可以前来,游牧的阿拉伯人也可以前来,只要愿意与大家一起崇拜真主,随时就可以加入赞主者的行列。众多的来访者来到清真寺里,在先知面前聆听教导,继而皈依伊斯兰后离去。

然而今天的清真寺却与其相反,将非穆斯林拒之门外的事件时有发生。把持寺门的师傅像忠诚的电脑杀毒防火墙一样,防止陌生人溜进寺内。他们随时会对探头观望的非穆斯林当头棒喝,令他们远离大门,以免弄脏了他们神圣的寺院。

有的清真寺更是荒唐到用身份证分辨访问者,外地穆斯林即使会说塞拉姆,没有身份证的证明也无法进入。如果是身份证上不是回族,即使加入了伊斯兰教,也别打算进去。按照他们的要求,只要身份证上是回族的就可以进入,不是回族的休想踏进去半步。他们根本不考虑有着回族身份的人是否信仰伊斯兰,也许这个回族早已信了无神论,或者信了基督教或者吃了猪肉。

就这样,清真寺成了回族人的私产,而回族身份则是这一私产的通行证,只要是回族,则可以在其中礼拜,反之,在大门口逗留一会就会招来麻烦。

一个新穆斯林青年,因为没有戴白帽子,更没有回族身份证,在开斋节礼拜的时候,竟然两次被阻挡在清真寺外,眼睁睁地看着别人做完节日拜。

阻止人入清真寺去念诵真主的尊名,且图谋拆毁清真寺者,有谁比他们还不义呢?(2:4)

在回回们极力阻止别人进入清真寺的同时,基督教教堂、佛道教寺观正敞开大门欢迎所有参观者。在教堂里,人人都可以与基督徒一起祷告唱诗,或者阅读圣经,不信基督教的人在其中不但不会遭到驱逐或者歧视,反而会受到热情的款待。

佛教也是如此,不管任何人都可以前来参观驻留。佛像的面前没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随时跪在蒲团上叩拜。

中国大部分民众谈不上信仰佛教,只是有些习俗的影响而已,登记在册的佛教徒有如凤毛麟角。然而,中国各地的佛教寺院,却都香火鼎盛,参拜者络绎不绝。在雕刻的栩栩如生的佛像面前,虔诚的善男信女纷纷叩头礼赞。而许多半信半疑或者懵懵懂懂的人,却也往往被这种气氛所感染,往往也会随着叩头,甚至于有不少坚定的无神论者,在此时此刻,内心身处的崇拜天性也会突然萌发,顿时心生敬畏,跪地叩头。有了这些经历之后,他们或是加入了善男信女的行列,在初一十五定时前来,或是增加了对佛教的兴趣,接受更多的佛教传统。

反思各个清真寺,我们能够不分民族宗教的限制,对所有的来访者敞开大门吗?甚至能像基督教佛教一样,对来访者没有限制,允许他们随时在寺内礼拜叩头吗?如果我们放开限制,清真寺一定会门庭若市,大量的参观者在目睹穆斯林礼拜的场景时,为之感动者一定会不乏其人。当他们看到众多的信士在同一声号令之下,井然有序地鞠躬叩头的时候,也许会被这庄严的场面所震撼,内心升起对宇宙主宰的敬畏和崇拜。这个时候,我们能允许他们站在我们身后,模仿着我们的动作,与我们一起崇拜真主吗?要知道真主是我们的主,也是他们的主。

但穆斯林们不会允许他们崇拜他们的主宰,甚至不会允许他们踏进礼拜大殿。他们会借口说观看者还没有入教,不能礼拜,或者说他们没有大净,不能进入大殿。那么,我们退一步,不让他们进入礼拜殿,不让他们礼拜,只允许他们在大殿外边的某一个地方,根据自愿叩头一次行吗?我们只需要一小块空地,铺上地毯,用醒目的大字写上一行“请在这里为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叩下头颅”。如果真能这样做,叩拜者必定不在少数,因为相比起佛像神像的诱惑来说,人们内心身处那种对宇宙万物的创造者的渴望和向往显然是超过一切的。

我断言中国各清真寺的管理者要认识到这一步还需要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因为根深蒂固的传统会限制他们迈出这一步,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难以逾越的传统根本与《古兰经》相左。

《古兰经》没有禁止非穆斯林礼拜的经文,相反,却要求所有人都要崇拜真主。与此同时,圣训上也曾经要求过非穆斯林进行礼拜。当先知迁往麦地那,城内居民倾城出动迎接先知的到来,其中有穆斯林,有多神教徒,有基督徒,有犹太教徒。先知穆罕默德骑在驼上,针对全体大众召唤说:世人啊!你们当互相传播塞拉姆,当款待人吃饭,当联系骨肉近亲,当在人们沉睡的时候起来礼拜,这样你们就能平平安安地进入乐园。(见《利雅德圣训集》页)

先知的这段话语不仅针对穆斯林,而是针对“世人”的召唤。前来听讲的全体居民,不管犹太教徒还是基督教徒,不管多神教徒还是穆斯林,都应当聆听遵守。先知对他们发出召唤的最后一项,就是命令他们在夜间礼拜。

这段圣训告诉我们,礼拜并不是穆斯林的专利,相反,任何宗教的人,只要受到感召,愿意向真主礼拜,都是允许的,也是符合先知训诲的。

礼拜不是穆斯林的专利,叩头更不是穆斯林的专利。早在礼拜的经文没有降示之前,《古兰经》之中就曾多次降示叩头的经文,要求世人向真主叩头。

如果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应当为至仁主而叩头。”他们就说:“至仁主是什么?难道我们因奉你的命令而叩头吗?”那使他们更加反感。(25:60)

难道你们为这训辞而诧异吗?你们怎么嘲笑而不痛哭呢?你们是疏忽的。你们应当为真主而叩头,应当崇拜他。(53:59-62)

当别人对他们宣读《古兰经》的时候,他们怎么不叩头呢?(84:2)

以上几节经文,均为真主对包括非穆斯林在内的民众发出的教诲,由此可以清晰地看出,叩头的命令根本不是只针对穆斯林而下达的,当麦加的非穆斯林拒绝为真主叩头的时候,同样受到了真主的谴责。

至仁主的仆人是在大地上谦逊而行的;当蒙昧者以恶言伤害他们的时候,他们说:“祝你们平安。”他们为他们的主而通宵叩头。(25:63、64)

在礼拜的经文降示之前,叩头的经文早已降示多次,《古兰经》上涉及叩头的十五处经文,绝大多数降示在麦加,而当时并未规定礼拜为主命。在正式颁布五次礼拜的法令之前,麦加的穆斯林正是用叩头和读经来接近真主的。

既然如此,我们能否在非穆斯林不会礼拜之前,仅仅动员他们在清真寺里叩头一次呢?要知道,真主就曾经命令非穆斯林为其叩头,我们能否也这样做呢?

恐怕仍然会有大量穆斯林阻止非穆斯林为真主叩头,其理由可能会是他们没有大小净。那么,他们的阻挠仍然是错误的,要知道大小净的经文晚于叩头的经文,真主号召麦加的多神教徒为之叩头的时候,根本没有要求他们先做大小净。大小净是先知传教十几年后在麦地那针对穆斯林礼拜之前而降示的规定,前面以对信士的呼唤作为明显的鉴证。即使如今,针对穆斯林的教法也规定,单纯的诵经叩头是无须小净的,更不用说针对非穆斯林。

根据《古兰经》和圣训,伊斯兰完全是一个开放的宗教,清真寺也当为世人所敞开大门,成为任何人类同胞记念真主的朝房,无论是谁,只要心中燃起对真主的向往和渴望,随时都可以在真主的朝房里记念他的名字,并且向他叩头。

设想一下,如果每座清真寺都能够如此,那么我们的家园该会有多么热闹,每天的参拜者一定会往来不断,他们在清真寺里受到穆斯林热情的招待,并且模仿着穆斯林们的身影,用笨拙的动作完成一次简单的叩头,随之满怀欣喜地带走一本《古兰经》,这一定是一次难忘的经历,会使其对伊斯兰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很有可能从此改变他们的一生。

然而,有着犹太性格的穆斯林不会答应,他们不愿意让陌生人打破寺院的寂静,他们更愿意三三两两在大殿上礼拜,或者形单影只地在院落里闲坐。他们宁肯让那些内心空虚、渴望信仰的非穆斯林们在教堂里或者寺观里彷徨,也不会愿意他们成群结队地崇奉真主的宗教。

回回不再传教,不再允许别人阅读《古兰经》,不再允许别人踏入清真寺,就这样,伊斯兰作为世界性的宗教的特质在中国被消解殆尽,成了一个只允许回回民族信奉的“族教”。

正如犹太教一样,任何民族性的东西都是狭隘的,而任何狭隘的东西都是没有长久的市场的,根本无法拒绝外来事物的冲击而会被迅速同化。犹太人不再向外传教,最终连自己本民族的成员都不愿意再信奉犹太教。以色列北方遭到同化而远离信仰,以及巴比伦囚徒遭到同化而远离信仰,都是民族化之后带来的恶果。今天的犹太人之中,信奉犹太教的比例已经少得可怜,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马克思等许多有过杰出成就的犹太人都不相信犹太教。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地区的犹太教徒最终被伊斯兰所同化而成为穆斯林,十八世纪入华耶稣会士宋君荣就曾记录了这样一段文字:在不到一百年之前,北京还有几个犹太姓氏,这些家族现在都已受归化而成为伊斯兰教徒了。(见《中国的犹太人》76页)

曾经被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其著作中提到过的盛极一时的开封犹太人社区,也由于拒绝传教而成为一潭死水。在年最后一个拉比死去之后,犹太教堂渐渐荒废。年访问开封的学者丁韪良主教,就已经发现了当地犹太人面临着正在被回教同化的危险。(见《中国的犹太人》页)事实果然如此,当年的犹太人聚集区,如今已经彻底被当地的穆斯林居民所包围,并完全溶解在穆斯林聚集区之中。曾经的犹太教堂了无踪影,犹太人集中的教经胡同里,建起了穆斯林的清真寺。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归化为穆斯林,从此忘记了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即使知道自己是犹太人,也由于其风俗习惯与穆斯林相似,所以更愿意跟随穆斯林到清真寺去做礼拜。在解放后的民族登记时,他们很多人在户口本上选择填写了“回族”,并与当地穆斯林普遍通婚。(引自《开封犹太后裔的现状》一文)之所以如此,正是由于曾经的伊斯兰教,是开放的,积极传教的,而与此同时的犹太教却是封闭的,民族性的,最终,狭隘的犹太教民族主义社区在具有普世主义的穆斯林的强大宣传攻势面前遭到全面的溃败,最终造成彻底的同化,其后裔彻底失去犹太教信仰和其他犹太教特征。

曾几何时,伊斯兰教带着激昂的活力,以其开放和友善的姿态,向非穆斯林积极传教,在中国历史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国有十个民族全面伊斯兰化,很多省份都有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穆斯林后裔。在各大都市的中心闹市区,几乎都耸立着清真寺,围绕着清真寺则形成庞大的穆斯林聚居区,数千万个穆斯林家庭随之产生,并世世代代信奉伊斯兰。与此同时,基督教的传播却极为尴尬,几次随着朝代的更迭而自然消亡,最后一次传播终于扎下了脚跟,但至今也没有能够改变任何一个民族使其全民信仰基督教,甚至直到如今,连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基督化家庭都很难找到,因为几乎每个基督徒的家里都有非基督徒。

然而,曾经辉煌的伊斯兰,却因堕为族教而无法再使非穆斯林加入,甚至原本信奉着伊斯兰的回回后裔,也正大量远离伊斯兰,被周遭的其他东西迅速同化,失去其原有的信仰和传统。

今天的穆斯林,虽然世代守居在穆斯林社区,然而却难以阻止各种非伊斯兰的东西对穆斯林的污染。青年们对各种非伊斯兰的生活方式当作时尚而趋之若鹜,他们抛弃了礼拜,抛弃了斋戒,抛弃了贞节,甚至抛弃了信仰。在东部地区,大量回回后裔,除了不吃猪肉之外,其他什么都不知道了。信奉伊斯兰教者的比例,在其中不足二分之一。在堕为族教的地区里,不少回回后裔转奉佛教或者基督教,或者与其他居民一样成为无神论者。在很多穆斯林村庄,清真寺里只有阿訇一个人守着院子,偌大的礼拜殿里落满了灰尘,结满了蛛网,孤独的阿訇到了礼拜时间,自己为自己喊了邦克,一个人默默做了礼拜。

担心会被同化,穆斯林们围聚在回坊拒绝政府的拆迁,他们担心搬到外边之后会被非穆斯林包围,因而导致子女们远离信仰。然而,他们却从未想过,搬到外面之后,他们可以更为便利地向一墙之隔的非穆斯林邻居们传教,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单元里或者小区里组成古兰经学习小组,吸纳更多的陌生人前来聆听经典,继而在居室里铺上简单的拜毯供大家向真主叩拜。因为努力的传教,周围的新邻居完全可能会加入伊斯兰,众多的慕道者从而因记念真主而凝聚在一起,组成新的回坊。

然而,民族化的穆斯林后裔们不会这样想,他们心中充满着被同化的恐惧,却从未有过信心去同化他人。他们世代栖居在回坊狭小的面积里,由于人口增长而不得不新建房屋,但由于面积所限,只得向上发展,盖起了三层五层高高的楼房,恰如犹太人的“格特”。

在欧洲的犹太人社团,由于不向外部发展,只聚集在狭小的社区之中,人口增多了,就将自己的房子加盖一层,之后增多了就再向上加盖,于是形成一座座高高的塔楼,被当地人称为“格特”。

不同的是,欧洲的犹太人是受到外族的禁止而不得不群集在一起,而今天的穆斯林则是由于对同化的恐惧,而消极地守候在回坊里。然而,这种守候并不一定奏效,尽管生活在回坊,大量的回回仍然抛弃礼拜斋戒,甚至将麻将桌摆在清真寺门前,将酒宴设置在清真寺的隔壁,甚至将非穆斯林的情妇领到回坊厮混。

面对一片片信仰的荒漠,阿訇们感到束手无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宣教不利,无人应召,回回不愿前来,更别提附近的汉人。而不远处的基督教堂,为什么每到周日,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人们骑着三轮车、开着农用车从几里外的村庄赶来聚会,在教堂里又是哭,又是唱,闹翻了天。

西北某城东关大寺,每逢周五全城穆斯林男子几乎全部聚集其中,举行规模庞大的主麻礼拜。由于人数众多,数万礼拜者挤在清真寺外的马路上,将道路堵塞得水泄不通。每逢此时,总有如潮的人流被穆斯林这盛大的聚会所吸引而驻足观看,之后不解地离去。年复一年,他们对伊斯兰的了解却始终停留在不吃猪肉这一点区别之上。按理来说,如此庞大的群体,完全有能力组织大规模的传教活动,如果大规模的传教有一定难度,那么,清真寺只需要在聚礼的时候给每个礼拜者散发一份传单,吩咐他们传递到非穆斯林手里,那么每周就会有数万非穆斯林因此而了解伊斯兰。不出一个月,全城每个非穆斯林一定都能够弄清楚伊斯兰的信仰和教义。如果再进一步,每个穆斯林在一年内动员一个非穆斯林加入伊斯兰,估计不过几年,这座城市就会全部伊斯兰化。

然而,不幸的是,穆斯林们没有想到要这样做,他们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着身边的非穆斯林同胞,以免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之中因不慎的碰触而弄脏了自己礼拜的袍子。与此同时,城里仅有的一些基督教徒,却在不遗余力地发展信徒。如果单纯地根据各自的规模和实力,庞大的穆斯林群体完全有能力走进教堂,将仅有的少数基督徒们争取过来。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穆斯林们没有这样做,而这群热情高涨的基督徒却径直走进拥有数万信众的清真寺里向阿訇们布道。

穆斯林在基督徒的面前失去了可比性,与逐年增长的信徒以及飞快的传播速度相比,穆斯林近二十年内,几乎没有取得任何传教上的进展。道理简单不过,基督教是不分民族人人都能信的,伊斯兰却是只停留在回族内部的;基督教是到处传教发展信徒的,伊斯兰却是通过繁殖的方式发展信徒的;基督教是面向世人的宗教,而伊斯兰却只是回族的族教。

如果有人介绍犹太教,会有几个人心中闪过要信仰它的念头呢?因为那不是自己的,而是犹太人的。同样,如果有人介绍藏传佛教,又有几个人心中闪过要信仰的念头的?因为那不是自己的,而是藏族人的。当今的伊斯兰,也堕为同样的命运,当我们向他人介绍伊斯兰的时候,又有几个人的心中会闪过要信仰伊斯兰的念头呢?不会的,他们知道,伊斯兰不是自己的,而是人家回族人的,是回族人的宗教——回教。

有人说,伊斯兰发展不利是因为经济落后,穆斯林缺少钱财。真的是这样吗?在云南等地的穆斯林,其富裕程度远远高于当地的非穆斯林,在穆斯林的村庄里,坐落着一幢幢精美奢华的洋房别墅,而周围不远的非穆斯林村庄,其居民却几乎都还住着泥墙土屋。穆斯林们建起了上千万产值的工厂,而非穆斯林们则只有前来厂里做苦力劳动。有了这么好的经济基础,当地的伊斯兰取得了什么发展吗?不,穆斯林仍然是户籍上的这么多人,他们仍然没有举行过什么传教行动,非穆斯林也没有因此加入伊斯兰。有了钱的穆斯林竞相重修清真寺,斥资几千万盖起庞大的殿堂,其规模不亚于伊斯兰国家的大型寺院。盖起了清真寺之后,钱财又该花到哪里呢?于是举行圣纪大典,邀请各坊前来聚会,举办盛大的筵席,足以让几万人轮流赴宴,规模有如浩大的庙会。大典之际,数百头牛羊被屠宰,于是又千里迢迢买来骆驼,吃过了牛羊,吃过了骆驼,来年又吃什么呢?寺管会于是远赴东北黑土地,花巨资购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马鹿若干,让每一个食客都品尝珍馐。

如果将修建清真寺的钱财,或者置办万人盛宴,以及购买骆驼马鹿的钱财抽出十分之一,在临近的非穆斯林村庄里各租用两间空房,各委派几名伊斯兰教师,驻扎在当地传播伊斯兰,并将天课施舍给当地的穷苦百姓,恐怕他们一定会纷纷归附。然而,已经堕为族教信徒的人们,怎么可能想起来将真理传播给这群可怜的外邦人呢?

《谁是受谴怒者》连载十三

无花果近期热门文章链接:

无花果:给非穆讲解伊斯兰教义

无花果:怀念我的父亲

无花果《老无所依》自序

无花果给非穆讲伊斯兰

诗朗诵《斋月赞歌》

诗朗诵《飞鸟之歌》

诗朗诵《高贵夜之歌》

诗朗诵《耶利米哀歌》

无花果:中国伊斯兰教派简介

无花果:为你而感动

无花果:怎样对待圣训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阿拉伯语译文)

无花果:一百拜可以休矣

无花果:试论马坚译本的翻译特点

无花果:我为什么要翻译古兰经?

无花果:写在古兰经译本后面的话

无花果:从德尔加多说起

无花果:朱元璋是回族?

无花果:从回教到伊斯兰教

无花果:模仿谁,就是谁?

无花果:从张玉皇到丁大卫

无花果:浅谈佛教对中国伊斯兰教的影响

无花果《伊斯兰的妇女立场》一书推出

无花果:小萝莉的愿望

无花果:今个我泼烦

无花果:伊斯兰婚姻制度

无花果:伊斯兰离婚制度

无花果:经堂教育的前世今生

无花果:阿訇的职能

无花果:太卜里厄运动简介

无花果:如何对待麦兹海布

无花果:如何对待非穆亲友

无花果:远离投机取巧

无花果:非穆一定下火狱吗?

无花果:简单易行的伊斯兰

无花果:是否能用汉语礼拜?

无花果:真主有多少个尊名?

无花果:真主有多少个尊名?

无花果:拒绝山寨的伊斯兰

无花果:伊斯兰对灵界问题的指导

无花果:凤凰涅槃烈火重生

无花果:世上到底有几个主

无花果:浅谈前定

无花果:罪恶问题的来源

无花果:古尔邦节宰牲的意义

无花果:真主的属性与人类的关系

无花果:我们如何搭救亡人?

无花果:伊斯兰是爱的宗教

无花果:如何看待音乐戏曲?

无花果:驳斥尔撒升天下凡的谬论

无花果:如何阅读古兰经

无花果:真主引导华夏民族

无花果:古兰经导读

无花果:我们对今世应持何种态度

无花果:我的朝觐历程

无花果:关于99赞和祝天大赞的问题

----------------------------------

无花果,生于年,河南省开封市人,西安社会科学院伊斯兰文化特约研究员。曾就读于北京伊斯兰教经学院、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际伊斯兰大学、伊玛目茂杜迪大学,一直致力于宣教事业以及伊斯兰文化研究等工作,主要作品有《天启的信仰》、《中华穆斯林的现状与展望》、《绿色中华的召唤》、《一神论信仰概述》、《与基督徒的辩论》、《谁是受谴怒者》、《写给慕道者》、《梦学探析》、《伊斯兰的妇女立场》、《在中国皈依》、《风雨兼程》、《伊斯兰是爱的宗教》、《伊斯兰与生活》、《伊斯兰与各宗教比较研究》、《我的宣教历程》、《老无所依》等书,译作有《古兰经降示背景》等,年翻译《古兰经》全文,并发表多篇有关伊斯兰教历史和教义方面的文章。

如蒙主祐,此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xiuxianx.com/lydqh/18668.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