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

铁塔文廊品文学之经典,析人物之风采基

发布时间:2021/11/5 18:14:42   点击数:

基于表现手法探究海燕形象的塑造

崔小洁

诗歌具有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等特点,其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耐人寻味。本文以高尔基的诗歌——《海燕》为例,通过海燕的形象分析来把握诗歌的意象特征,从而感受、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感,并探寻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原文欣赏

海燕

高尔基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文本品析

1

风卷云集图

高尔基在描写海燕这一形象时,不是简单地通过动作、形态来描写的,而是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把时间、地点、环境、动作等方面结合在一起,多维度地向读者展示了“海燕”这一经典形象。如第一段中,“在苍茫的大海上”,写出大海的宽广无垠,也暗示出了海燕生存环境的艰苦。接下来就是“狂风卷集着乌云”,一个“狂”字和“卷”字表示了狂风的破坏力之大。在这样危险、艰难的生存环境下,“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闪电”一词写出海燕敏捷的动作、勇猛的雄姿,“高傲”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它面对危险、困难的态度,此处赋予了海燕以人的品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海燕藐视一切反动势力的精神面貌。由此不难发现,第一段一方面从外貌描写角度叙述,既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苍茫的海面上增添一抹亮色,代表着光明和希望。另一方面从行动角度上,如“直冲”“叫喊”,表达出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在第二、三段中,海燕一会儿翅膀拂浪,一会儿直冲云霄,作者以瞬息交替的动作描写,表现了海燕既有敢于低飞的勇气,又迅疾高翔的魄力。随后,在二、三段中,作者又从声音的角度写出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在第四、五、六这三段中,作者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海鸭、海欧、企鹅同样与海燕一样生活在这惊险的生活环境里,可是它们面对困难的态度却是“把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只有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这里把前三者的处事态度与海燕的形象形成鲜明对照,由此,加深了我们对海燕勇敢、勇猛、坚强、乐观的精神状态的认识,表现出了海燕的英勇战姿和对暴风雨的渴望之情。

2

暴风雨迫近图

第七、八自然段生动、逼真地写出在暴风雨将要来临时的环境状况,“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波浪迎接那雷声”,“雷声轰响”,“波浪跟狂风争鸣”,“狂风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这些环境描写真实再现了暴风雨来临前的状况,文中连用“抱”“甩”“摔”“恶狠狠”这些词赋予狂风以人的性情和行为,写出风的猖狂气焰。同时从侧面不难让人发现海燕处境的惊险,令读者情不自禁为其担心。

在九、十段中,作者绘声绘色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乌云博弈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欢乐,更表现了它有克服困难的决心与勇气。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的特点,也体现它有赢得胜利的自信。

在十一段中,“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这里把海燕比喻成精灵,又赋予它“困乏”等形容人的字眼,表现出它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文中又说“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这里运用了肯定的语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心,暗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定会取得胜利。

3

暴风雨迎临图

在文章的最后几段中,作者对海燕的呼喊给予了特写,尤其是“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写出了它无畏困难、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表现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自此,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逐渐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下面将本文中体现出来的表现手法列举出来,并加以说明:

1、象征:它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也就是用具体的形象来表现某种抽象意义。就本文而言,由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虽然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但沙皇的反动统治还比较强大,人民的言论还没有自由,因此作者通过这种方式与统治阶级进行斗争。

2、对比:就是把事物、现象和过程中矛盾的双方,安置在一定条件下,使之集中在一个完整的艺术统一体中,形成相辅相成的比照和呼应关系。运用这种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就本文而言,面对暴风雨将要来临这一状况,海鸭、海欧、企鹅与海燕面对困难的态度形成对比,突出表现海燕的矫健勇敢、斗志昂扬、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3、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打比方,叫比喻。就本文而言,把海燕比喻成“黑色的闪电”,从形状和颜色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

4、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的修辞格。就本文而言,作者形容海燕是“高傲”的态度,这里便赋予海燕人的品质,表现它藐视环境的艰苦,并怀有自信、自豪的人生态度,突出表现它的英勇精神。

真题再现,小试牛刀

1、现代文阅读部分

第9题: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4分)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答:“词语运用”示例:“轻轻柔柔”,运用叠词,强调了“我”为母亲梳理头发时的小心翼翼,体现了“我”照料母亲时的细心。(典型词语1分;分析3分。共4分)

“修辞方法”示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我”不愿打扰父亲休息的心理,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呵护关爱。(相关语句1分;修辞方法1分;分析2分。共4分)

(任选一方面、意思对即可。共4分)

——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真题(《给母亲梳头发》)

2、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19—20题

第20题: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词中划线句。(2分)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答:示例一:运用比喻,将拉满的弓比作满月,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

示例二:运用“射天狼”的典故抒发了杀敌卫国的家情壮志。

(任选一个角度,赏析合理即可。2分)

——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真题(《江城子密州出猎》)

3、现代文阅读部分

第8题:下面的语句是如何描写笛声的?请简要赏析。(4分)

答:示例一:1、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散、飘扬。2、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3、通过描写大人和核子们的动作、神态。表现了笛声的悦耳动听。(意思对即可第1点、2点一点1分,共2分,第3点2分。共4分)

示例二:1、正面(直接)描写(1分),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笛声比作小河流水,表现笛声的清脆悠扬。或:用“清脆悠扬”直接描写笛声给人的感受。或用“漫延”形象地写出笛声的扩放、飘扬。(意思对即可1分)2、侧面(间接)描写。(1分)(共4分)

——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真题(《父亲的长笛》)

4、古文阅读部分

第17题:.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4分)

答:第一问:用滕王阁、黄鹤校层层铺垫,村托岳阳楼。(意思对即可2分)

第二问:语段(二)目的就在岳阳楼本身,意在突出岳阳楼景最美、楼最雄。语段(一)目的不在岳阳楼本身,而是由岳阳楼引起下文,表达作者的情感。(意思对即可2分)(共4分)

语段(二)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膝王阁,武昌黄鹤楼与岳阳楼对比,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香无际涯”“岳阳更雄”的特点、语段(一)通过描绘,表达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语段(二)通过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年河南省中招考试语文真题(《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和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作者简介

崔小洁,河南大学文学院级学科教学(语文)专业教育硕士

END

往期精彩

铁塔论“见”

“年,作家将失业?”——当AI邂逅写作,语文名师有话说

新闻

级河南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预答辩圆满完成

新闻

铁塔微课探新知,思索评课寻真识——河南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云上”同课异构评课

视野

“感动中国人物”揭晓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xiuxianx.com/lydls/22867.html

------分隔线----------------------------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